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山深涧急处,浊水化清容——厦门大学化萤筑绿实践队参观环保企业之旅

2025-08-29 15:15 来源:中教网  黄椅   阅读 2.2万
731
分享

清晨七点,淅沥雨丝中,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萤筑绿”实践队踏上从厦门到漳州的高铁,奔赴兆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一天的企业参观与污水净化工艺研学之旅。

雨势虽大,却丝毫未减队员们的热忱。在企业负责人的陪同下,厦门大学沈亮副教授带领实践队深入深山,抵达兆盛第一污水处理厂。抬眼望去,一座绿色净水工厂静立山涧,旁侧溪流裹挟泥沙奔涌而过。据介绍,该厂主要处理食品行业污水及预处理水样,达标后的清水经管道排入溪流;化工污水等则由其他厂区负责处理,因暴雨影响,相关参观未能成行。

▲图为工作人员讲解处理厂装置

在负责人的细致讲解中,队员们系统了解了污水处理全流程:污水先后经粗格栅过滤、调节池均质,再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通过生物混菌与化学药剂协同作用完成净化,随后在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经加药与紫外线消毒后达标排放。过程中,菌体产生的气体由风机导出;好氧池更依菌种特性及pH、温度等差异,细分为一、二、三级。处理后的水样需通过城乡污水处理厂标准检测、化学分析法及荧光法三重核验,数据实时上传系统监控,确保排放安全。

▲图为工厂好氧池装置

技术人员还针对队员们关心的AI赋能、化学专业就业等问题耐心解答:目前厂区已实现部分远程操控,但AI智能调控仍处试验阶段,仅能辅助降低人工成本,暂无法实现无人化——例如暴雨天气下,进水流量出现负值,COD、氮磷总量、悬浮物等数据异常时,仍需依赖人工介入调整。而化学专业在行业内应用广泛,可参与治理流程优化、化学检测及新型药剂研发等工作,就业空间广阔。

▲图为工厂智能检测装置

随后,队员们走进处理设施内部近距离观察:翻腾的黄色泥水与纵横交错的管道构成主要图景,预沉淀与沉淀系统中,浆状污泥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管道输送至浓缩池,等待集中处理。

与运营负责人的交流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企业的投入与发展规划:该厂仅设备投入已超1500万元,加之人员薪资、污泥处理等开支,运营成本不菲。目前污泥主要用于填埋或制砖,利用价值较低,且需专业机构处理,每吨运费达100元,成为不小的负担。负责人坦言,若能提升污泥资源化利用率,或将显著缓解成本压力,也期待政府加大对环保企业的补贴支持。此外,企业正计划推进升级改造,包括将一体式设施改为分体式、扩建新厂区及优化处理工艺等。

▲图为化萤筑绿实践队与相关工作人员合影

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对污水处理全流程有了具象认知,更深刻体会到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性与长期性。正如厂区旁浊流归清的蜕变,守护绿水青山既需技术攻坚,亦需持续投入——期待更多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落地生根,让每一条溪流都能永葆清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