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教师观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为小花朵们撑好“安全伞”:小学安全管理,功夫应在细微处

2025-10-15 15:49 来源:中教网达州教育融媒    阅读 7.8千
88
分享

每天清晨,看着孩子们背着大大的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门,他们的安全就成了每一位家长心中最深的牵挂。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却最弱。因此,小学的安全管理,绝非仅仅是校门口的一道闸机,它更是一项需要倾注爱心、耐心和智慧的“精细活”。

近年来,各地小学在安全管理上不断升级,人脸识别门禁、全覆盖的监控系统、高耸的防护栏已成为“标配”。这些“硬设施”固然重要,但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软管理”——那些渗透在校园每个角落、每时每刻的细微之处。

一、“人防”是关键,守护应在身边转

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替代人的作用。小学的安全,首要的是“人防”。

·保安队伍不应只是“看大门”的,他们应是训练有素的第一道防线。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他们的一个敏锐眼神、一次果断阻拦,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全体老师都应树立“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仅仅是班主任,每一位科任老师、后勤人员,在校园里看到任何安全隐患(如地面湿滑、器材损坏)、任何异常情况,都有责任第一时间处理和上报。课间十分钟,老师们多一份留意,在走廊和操场多走一走,就是最好的“移动监控”。

二、“心防”是根本,让安全意识生根发芽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最忌枯燥说教。要用他们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变“听讲”为“体验”: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知识编成儿歌、排成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模拟的“十字路口”扮演小交警和小行人,远比背诵规则更有效。定期举行真正“紧张”的疏散演练,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形成肌肉记忆。

·关注“新风险”:除了传统的磕碰、溺水等,新时代的风险不容忽视。要教会低年级学生牢记家长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通过案例故事,教育他们“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跟陌生人走”。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开始渗透简单的网络安全概念,保护自己的隐私。

三、“家校共防”是基石,携手编织防护网

孩子的安全,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

·清晰的接送制度是避免混乱和意外的关键。固定接送人、持卡接送、错峰放学等措施,需要家长们的充分理解和严格遵守。多一份耐心配合,就为孩子多添一份保障。

·有效的沟通平台至关重要。班级微信群不应只是“作业通知群”,更应是“安全提示群”。老师及时发布安全提醒,家长反馈在家发现的孩子安全问题(如某个同学有追逐打闹的危险行为),双方信息互通,才能将小苗头及时掐灭。

结语:

校园安全,没有小事,也没有终点。它体现在保安清晨值守的微笑里,体现在老师课间巡视的目光里,体现在一次次有趣又有用的安全演练里,也体现在每一位家长对学校制度的支持和理解里。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万分的细心和担当,为这些最需要呵护的“小花朵”们,撑起一把坚实而温柔的“安全伞”,让他们在最阳光的校园里,无忧无虑地平安成长。(梓潼县文昌一小 仇夕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