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教师观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筑牢生命防线:安全教育不应是学校的“选修课”,而是人生的“必修课”

2025-10-15 15:48 来源:中教网达州教育融媒    阅读 7.6千
87
分享

近日,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安全教育”再次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每当看到涉及学生的安全事故新闻,总让人痛心疾首。我们在叹息之余,更应深刻反思:我们的安全教育,真的做到位了吗?它是否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能否真正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传统观念里,学校的安全教育无非是每学期一次的消防演练、班会课上的几句叮嘱,或是墙上一张“严禁溺水”的宣传海报。这种“例行公事”式的教育,往往效果有限。当真正的危险来临,孩子们能否回想起那些枯燥的条款并做出正确反应?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新时代的安全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其一,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 安全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背下多少条安全守则,而是培养他们识别风险、规避危险和应急处置的实际能力。这意味着教育方式必须革新。与其一遍遍说“不要玩火”,不如让他们在模拟场景中亲手操作灭火器;与其警告“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在模拟“被拐”情境中学会冷静应对和求助。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

其二,从“单兵作战”向“家校社会协同”转变。学校绝不能是安全教育的唯一阵地。孩子的安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学校教授理论知识和方法,家庭则负责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强化和巩固。家长的一次以身作则(如规范系安全带)、一次耐心的风险讲解(如家电如何使用),都至关重要。同时,社会资源也应被充分利用,例如邀请消防员、交警、医护人员进校园,带来更专业、更生动的安全课。

其三,从“传统安全”向“全域安全”拓展。除了防火、防盗、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传统领域,当今的安全教育必须纳入新的重要内容:

·网络安全:在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诈骗、远离不良信息、避免网络欺凌,是与实体世界安全同等重要的课题。

·心理健康安全:关注学生的情绪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畅通的倾诉和求助渠道,教会他们如何排解负面情绪,是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的根本。

·公共卫生安全:经过疫情,个人卫生习惯、传染病防护知识也应成为安全教育的标准配置。

结论:

安全教育,绝非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关乎每个家庭幸福、关乎国家未来根基的“硬杠杠”。它需要的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落到实处、投入真金白银的行动;需要的不是事故发生后的亡羊补牢,而是未雨绸缪的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建设。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安全教育来一次彻底的“升级换代”,让它变得更有趣、更实用、更深入人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孩子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这才是他们未来行走世界最坚实的底气。(梓潼县文昌一小 罗广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