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岩学院“乡音传薪火”实践队圆满完成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方言视角下闽西红色故事采集与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为主题,团队成员深入龙岩市新罗区、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区等地,通过实地走访、采访调研、课程开发与实践等多种形式,探寻红色记忆,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模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永定区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前的合照)
实践队的足迹遍布闽西多个红色圣地。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队员们被“红色三兄弟”满门忠烈的事迹深深震撼,六位热血青年为革命事业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精神是闽西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缩影。在永定,团队参观了革命烈士陵园和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了解到永定人民23年的坚持斗争史,以及中央红色交通线作为“苏维埃的血脉”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还深入学习了张鼎丞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此外,队员们还在长汀探访了杨成武纪念馆、瞿秋白纪念馆和福音医院旧址,在武平走进文博园的刘亚楼将军纪念馆和中央苏区武平纪念馆,在新罗区的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梳理闽西革命历史脉络。
(图为实践成员参观古田纪念馆)
在采集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团队注重以方言为切入点。通过与当地老人交流、收集口述历史等方式,抢救性记录了散落在民间的方言红色故事,建立起多维度的闽西方言红色文化资源库。这些故事蕴含着原汁原味的历史情感与乡土记忆,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增添了独特的地域韵味。
(图为实践成员邀请参观武平文博园的老人填写问卷)
基于采集到的素材,实践队结合中小学教育特点与认知规律,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乡土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除了原先设想的“方言+普通话”双语课程资源外,还开发了涵盖视频讲解、话剧扮演、红歌学唱、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的课程体系,并配套制作了课件PPT、故事集、公众号音频等教学资源。
在新罗区的支教实践中,团队围绕杨成武、张锦辉、瞿秋白三位英烈事迹开展了生动的课堂教学。通过“铁索桥大挑战”“口令传声筒”“传递小红星”等互动游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革命艰难与精神力量;通过学唱《红星闪闪》与张锦辉传唱的山歌,以艺术形式强化红色记忆。这些课程让学生在方言语境中深入感悟红色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为实践成员与中班学生开展课堂教学)
实践队还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体系。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实践过程和成果,包括推文、视频、音频等,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线下编写方言红色故事集,尝试在今后发放至当地学校、文化馆及社区,让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抢救和传承了闽西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创新了红色教育模式,为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活态传承贡献了力量。“乡音传薪火”实践队将继续总结经验,优化课程设计,让乡音讲述的红色故事照亮更多青少年的心灵,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通讯员:曾潇潇)
(图为实践成员与大班同学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