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南宁理工学院“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走进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蜡染工作室

2025-08-24 20:18 来源:中教网 南宁理工学院  王清燕   阅读 521
18
分享

中教网8月24日讯(通讯员 陈兴)2025年8月,南宁理工学院“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以“记录、学习、创新”为核心,与当地蜡染传承人携手,开启一场关于苗族蜡染的文化传承实践之旅,让青春力量为“蜡韵苗彩”注入新活力。 团队首先抵达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在蜡染工作室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西江苗族博物展馆并记录了苗族纹样。展馆内,蓝白交织的蜡染服饰、灵动鲜活的花鸟纹样、承载民族记忆的老工具,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这项千年技艺的厚重底蕴。“蜂蜡为墨,蜡刀为笔,白布为纸,每一笔都是苗族先祖的智慧。  随后,队员们带着收集的纹样回到西江千户苗寨蜡染工作室,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了解到苗族蜡染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先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掌握黄蜡防止染色技术,蜡染技艺由此成型。并且在讨论中谈及蜡染技艺传承方式较为传统,学习难度较大,纯手工制作方式严重阻碍蜡染技艺的进一步发展,陷入传承难和创新难的窘境。她重点强调:“虽然如今有政策的支持,但最主要的还是让这项传统艺术走进大众视野,这里他提出蜡染技艺与生活和科技三者相互结合,让“蜡韵苗彩”才走出苗乡,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为了沉浸式的感受蜡染技艺的匠心与巧思,在最后的实践环节中,队员们围坐于工作台前,从握蜡刀的姿势学起,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绘制简单纹样。尽管初期蜡液控制不稳、线条不够流畅,但队员们反复练习,为了勾勒出一朵栩栩如生的苗族图腾,纷纷驻足记录,不时提问交流,逐渐掌握技巧,亲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件蜡染小方巾,深刻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非遗传承真谛。  在近距离触摸了苗族蜡染的文化温度后,“蜡韵苗彩”实践团带着收获与思考启程,他们将持续传递非遗之美,为传统非遗注入南理学子的创新之力,搭建起“青春力量+非遗传承”的桥梁。并且怀揣着对非遗传承的热忱与对乡村发展的关切继续以青春之力,让蜡染苗绣的光彩在更多角落绽放。

撰文 | 陈兴

图片 | 李菁洁

审核 | 王清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