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22日讯(通讯员 孙伟栋、王佳彤、孙丽晓、胡炜悦、栾依然、孙悦、李佳音、王书萱、袁一丁)为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青岛大学“传承齐鲁文化”实践团入选“青春传承齐鲁文脉”山东省2025年“三下乡”专项实践活动,通过调研实践与宣讲宣传相结合的形式,以实际行动在寻“根”传承中铸牢“中华之魂”,为文化强省贡献青春力量。
(一)对接齐都镇人民政府,共促齐文化宣传发展
图为实践团在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研讨交流
团队赴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开展交流,齐都镇团委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与实践团成员深入交流,详细介绍齐都镇的齐文化文旅现状与发展情况等。随后,相关领导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齐都镇齐国故城、稷下学宫、孔子闻韶处、晏婴墓等,并从各方面对实践团进行指导。实践团与齐都镇达成合作,筹划打造精品齐都镇线上宣传专栏,力求推进齐文化宣传资源成果共享,增强线上知识供给能力,产出高质量齐文化宣传教育作品,实现“宣讲一次、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齐都镇底蕴深厚、发展成果显著,先后荣获淄博市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先进集体、山东省耕地保护激励镇等荣誉称号,也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建设地,为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二)实地参观文化场馆与特色乡镇,多维感知文化与发展脉动
图为实践团在齐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
团队参观齐文化博物馆、中国足球博物馆等场馆,进行齐文化溯源,深入了解齐文化的历史状况、发展现状,并在博物馆内开展访谈调研,进一步梳理齐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参观学习齐文化的同时,团队还赴临淄区齐都镇、金岭回族镇展开“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相关调研,了解到乡镇发展过程中,镇党委统筹实施党建强镇、产业兴镇、民生立镇、文化活镇、和谐安镇“五镇共建”工程,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其中金岭回族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首批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乡镇等荣誉。
(三)多形式开展调研,精准把握多元需求
图为实践团在邻里中心
自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团队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齐文化发源地淄博以及高校、城乡社区、“两新”组织、党政机关等地,展开细致调研。通过调研,充分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对于齐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并结合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团队已深入博物馆、纪念馆、中小学、党政机关、基层社区、企事业单位、乡镇开展实践学习和理论宣讲活动,多次走进齐文化博物馆等齐文化学习基地,开展深入调研与系统学习,已完成调研报告一份,组织宣讲十余场。
(四)创新宣讲模式,全方位传播齐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团开展齐鲁知识宣讲
团队着力构建齐文化知识多媒体传播生态,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创新运行模式,线下深入青岛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以及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线上打造“齐都镇介绍”专栏,在微信公众号连载相关系列推文14期,扩大齐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图为实践团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
此次青岛大学“传承齐鲁文化”宣讲团参与山东省2025年“三下乡”专项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齐鲁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青年一代传承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从与齐都镇的政企联动到文化场馆的实地溯源,从多元调研的需求洞察到创新宣讲的魅力传播,团队用脚步丈量文化土地,用青春诠释责任担当。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既深刻感受到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与时代活力,也以实际行动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据悉,“青春传承齐鲁文脉”山东省2025年“三下乡”专项实践是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组织开展的活动,该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山东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共青团实践育人新路径,组织省内外高校青年学生开展和参与与齐鲁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弘扬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高校青年在寻“根”传承中铸牢“中华之魂”,为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凝聚青春力量。
实践团队:青岛大学“传承齐鲁文化”实践团
团队负责人:孙伟栋
指导老师:牟子元、程漫漫、赵凯
团队入选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组织开展的“青春传承齐鲁文脉”山东省2025年“三下乡”专项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