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寻脉千山·传薪万代 —— 中航大学子力行演绎津门非遗风采

2025-08-22 18:11 来源:中教网  张哲铭   阅读 5.0千
207
分享

  中教网822日讯(通讯员 张哲铭)2025年7月,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寻脉千山·传薪万代”实践队在天津成功开展了以“文化薪火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期阶段已圆满收官。在多方支持下,实践队先后走进天津博物馆、鼓楼、杨柳青古镇、古文化街及半亩方塘非遗文化学院等地,开展了深入的调研与学习。

   “魅力庚彩,跃动河海”,在熔铜的流动肌理与庚彩的瑰丽釉色中,实践队员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生命气息,在非遗文化与现代审美的交融中享受了一场艺术盛宴。实践队首站来到天津博物馆,参观了朱炳仁天津艺术展。

图为队员在天津博物馆的合影。张哲铭 供图

  在天津鼓楼,实践队拜访了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蛤蟆吐蜜”的第四代传承人刘芃成老师。刘老师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这道传统小吃的工艺特色与中华传统酵面技艺。他强调:“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都是有学问、有讲究的。”现场,刘老师还演示了传统点心的打包方式,并讲解了“五福捧寿图”的文化内涵。

图为蛤蟆吐蜜第四代传承人刘芃成老师向同学讲授工艺特色和中华传统酵面技艺。贾浩宇 供图

  在霍庆有年画博物馆,霍氏杨柳青年画第七代传承人霍树林老师向队员们介绍了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的五大工序,亲自指导大家体验刷版技艺。活动现场互动积极,霍老师与队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霍氏杨柳青年画第七代传承人霍树林老师指导同学体验五大工序中的刷版。赵兰淼 供图

图为同学向霍氏杨柳青年画第七代传承人霍树林老师请教“古一张”一名含义。赵兰淼 供图

  实践队还有幸拜访到霍氏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承人、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霍庆有老师。霍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博物馆,从木板到年画,逐一作了生动且细致的讲解,阐释了“年画的吉祥,木板的灾难”背后的深意。当队员问及能否用一幅年画表达他的期许时,霍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莲年有馀》,寄托了对家家户户富裕美满生活的祝愿。

图为霍氏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承人霍庆有老师向同学们讲解断国孝画。赵兰淼 供图

   “每日至少‘一省吾身’,找到自己的灵魂。”宋代点茶与茶百戏传承人王萍老师这样说道。在古文化街的福源茶书院,实践队有幸得到了王老师的指导。作为国家一级茶艺师、高级国学文化传承师,她不仅教授队员们点茶与茶百戏的技艺,还传授了茶席礼仪。

图为宋代点茶与茶百戏传承人王萍老师带领同学们体验宋代点茶技艺。赵兰淼 供图

图为同学体验茶百戏技艺。赵兰淼 供图

  王老师借助茶百戏演绎“送福”的仪式,揭示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生命哲学。

图为同学在宋代点茶与茶百戏传承人王萍老师指导下通过茶百戏“送福”。赵兰淼 供图

  采访中,王老师提到,目前仍有人误将宋代点茶视为日本抹茶道,她正持续努力向公众澄清:点茶是源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被正确认知与传承。

图为同学采访宋代点茶与茶百戏传承人王萍老师。赵兰淼 供图

  半亩方塘非遗文化学院,白氏点翠修复与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靖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该项非遗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与工艺特点。李老师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更积极推进这项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图为同学采访白氏点翠修复与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靖老师。熊效越 供图

  交流环节后,白氏点翠修复与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辛梓铭老师指导队员们体验了“仿点翠”技艺。

图为白氏点翠修复与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辛梓铭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仿点翠”。刘志凌 供图

图为同学体验“仿点翠”技艺。刘志凌 供图

  前期活动虽告一段落,但文化传承与弘扬之旅才刚刚启程。实践队通过深入走访、现场学习与系统整理,制作完成了一系列非遗主题短视频,目前已进入宣传推广的筹备阶段。团队计划依托新媒体矩阵,传播天津非遗文化,积极担当“青年传薪者”,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当代传播贡献青春力量。期待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公众倾听天津故事、了解中国非遗、读懂中华文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