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8月7日,中南大学商学院2024级“沂蒙护童”暑期社会实践团的9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山东省临沂市儿童福利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润心陪伴,守护成长”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系列活动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将青春的足迹印刻在沂蒙大地上,用爱与行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晴空。
初抵福利院,开启双向奔赴篇章
来到市儿童福利院,志愿者为快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接连开展两场充满爱意的特色课程,用真诚打破隔阂,为后续服务筑牢情感基础。
▲志愿服务团走进临沂市儿童福利院
特色课程搭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心理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实践特色项目 ——“乐乐箱 - 心理团体辅导课”。课堂上,志愿者耐心引导孩子们在协作中共同搭建起“轮流参与、轻声交流”的团体规则,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懂得尊重与配合;在“积木变变变”的游戏里,孩子们尽情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积木搭建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在“搭错怎么办”的环节,孩子们学会了坦然接纳不完美。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心里那股“不怕错”的劲儿也悄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心灵的疗愈。
▲实践特色项目——“乐乐箱 - 心理团体辅导课”
在“有温度的明信片”实践活动中,从认识不同种类的明信片、学习规范的书写格式,到亲手绘制五彩斑斓的图案,孩子们在引导下一步步用心完成着属于自己的作品。他们将纯真的心声与浓浓的感恩之情落笔纸上,写下对未来自己的期许。每一笔笔墨都承载着孩子们的真情,爱与憧憬在字里行间悄然生长。
▲“有温度的明信片”主题实践活动
多元课程筑基,护航全面成长
社会实践的服务不止于院内,还带着孩子们走出儿童福利院,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给孩子们的爵士乐》互动音乐会上,新编儿歌的爵士旋律唤醒艺术感知;科技馆内,社会实践不仅是送关怀,更要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赋能。围绕儿童全面发展需求,志愿者们精心构建“文化浸润 + 科学启蒙 + 红色传承”的课程体系,让关爱服务更具深度与温度。
▲开展“文化浸润 + 科学启蒙 + 红色传承”的授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中,志愿者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娓娓道来,引导孩子们领略千年文明的魅力;在科普实验课上,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在沂蒙精神传承环节,以感人的故事,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孩子们心间。同时,实践团还引入专业的艺术治疗与心理测评服务,全方位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走出福利院,感受世界精彩
社会实践的服务不止于院内,还带着孩子们走出儿童福利院,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给孩子们的爵士乐》互动音乐会上,新编儿歌的爵士旋律唤醒艺术感知;科技馆内,3D 影片拉开科技之旅序幕,神舟飞船发射演示解码航天奥秘,动量守恒实验诠释物理原理,科学的魅力在沉浸式体验中深植童心。从文化课堂到科技场馆,从艺术熏陶到红色教育,志愿者们用爱心和智慧为孩子们搭建起成长的阶梯。
▲陪同孩子们走进临沂市科技馆
点亮“微心愿”,传递社会温情
为让更多困境儿童感受到社会温暖,志愿者联合市儿童福利院“向日葵”社工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暖阳•微心愿”困境儿童关怀行动。
▲开展“暖阳•微心愿”关怀行动
8月6日上午,这份温暖在罗庄区册山街道悄然绽放,当4名困境儿童从志愿者手中接过自己心心念念的台灯、足球、鞋子等物品时,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暖阳•微心愿”行动播撒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此次“沂蒙护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南大学深化 “三下乡”工作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为困境儿童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让志愿者们在奉献中收获成长——从最初与孩子交流时的紧张生涩,到后来能精准捕捉每个孩子的需求,在付出爱心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沂蒙护童”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不断总结经验,以专业的知识赋能社会实践,用青春的热情传递温暖,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撰稿:王惠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