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佛山学子探访潮州糖画传承人见证老手艺焕新彩

2025-08-18 11:18 来源:中教网  陈立桓   阅读 3.1千
101
分享

2025年7月19日下午,佛山大学“友你真好”实践团走进潮州糖画非遗传承人家中,与第三代传承人王寿权展开深度对话。这位深耕糖画技艺二十载的匠人,不仅讲述了家族手艺的传承故事,更分享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新探索,让人们看到这项古老民间艺术在时代浪潮中焕发的新活力。

王寿权的糖画人生,始于一场家族使命的接力。“这项手艺是要传承下去的。”彼时还在工厂上班的他,听从父亲嘱托回归家族技艺,一学便是二十年。如今,他不仅是潮州糖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更身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乡村工匠(糖画)工程师等多重身份,其独创的立体糖画《工夫茶壶》《花篮》等作品屡获赞誉,多次受邀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被潮州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作为潮州市青联委员、湘桥区青联名誉委员及非遗文化团讲师,王寿权十余年来坚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累计培养大批糖画艺术爱好者,目前已收两名徒弟系统传授技艺。他的坚守,让潮州糖画从牌坊街的小摊,逐渐走进更广阔的文化舞台。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采访王寿权老师。黄嘉康 供图

谈及潮州糖画的独特之处,王寿权的自豪溢于言表。与其他地区的平面糖画不同,潮州糖画以精妙的立体造型著称。 “这些立体带字的糖画,目前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他解释道,立体糖画不仅需要精准控制糖温与流速,更要在创作中兼顾造型的稳定性与文字的流畅性,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心力与技艺的结晶。这种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让潮州糖画形成了不可替代的艺术辨识度,成为岭南民间艺术的一张特色名片。

图为王寿权老师立体糖画作品——立体写字花篮。黄嘉康 供图

尽管王寿权掌握着精湛的糖画制作技艺,但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天气炎热或下雨时,摆摊生意会受到影响;现代人对低糖饮食的偏好也让糖画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为此,他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例如与学校、旅行社合作开展体验活动,或参与政府组织的文化宣传。此外,王寿权提到,现代科技如糖画机的出现虽然能批量生产,但手工糖画的独特魅力仍无法替代。他认为,未来糖画的发展方向是让更多人参与体验,尤其是亲子活动和研学课程,让糖画成为连接代际记忆的桥梁。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采访王寿权老师。潘梓轩 供图

同时,糖画也在农文旅融合中找到了新机遇。王寿权经常受邀参加农业节庆、非遗展示等活动,与其他民间艺术如木雕、剪纸等同台展示。“这些活动为糖画提供了更多曝光机会,也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他希望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拓宽糖画的展示平台,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光发热。

佛山大学“友你真好”实践团的潮州之行,为这项古老的糖画技艺留下了青春视角的注脚。在与王寿权的对话中,实践团成员不仅见证了立体糖画从糖浆到艺术品的蜕变,更读懂了一位传承人在坚守与突破间的平衡——他探索着“非遗进校园”“文旅融合展” 的新路径,让糖画从街头小摊走向更广阔的文化舞台。此次走访,不仅是一次对民间艺术的记录,更是一次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王寿权用二十年光阴证明,非遗的生命力不在于“守旧”,而在于“续新”:当糖画与研学课程结合,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甜蜜教材”;当立体糖艺与国际交流碰撞,成为潮州文化的“流动名片”,这门手艺便有了穿越时代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