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渤海大学“探骊得珠,传承薪火”实践队寻访教育家精神,共话教育赤子心

2025-08-15 21:13 来源:中教网    阅读 3.0千
99
分享

近期,渤海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生团队“探骊得珠,传承薪火”实践队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展“寻75载桃李芬芳 续教育家精神薪火——寻访我身边的教育家”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寻找渤海大学毕业且在教育行业深耕的校友,并以支教的方式深入教育一线,弘扬教育家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为母校75周年华诞献礼。

在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背景下,为落实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教育强国战略走深走实,顺应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迫切需求,“探骊得珠,传承薪火”实践队主动担当作为,以创新理念践行教育初心,用躬身行动诠释师者情怀,以教育智慧点亮成长之路,以师者仁心传递育人力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教育力量。

7月15日,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有幸采访到渤海大学杰出校友——孙国强校长。孙校长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他提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谈及母校,孙校长眼中满是感恩与深情。他感慨道:“锦州师范学院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那里深厚的师范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师基本功。母校的老师们不仅传授给我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教育。是母校的栽培,让我有了今日的成就。”

团队成员采访孙国强校长

团队成员在图书角阅览图书

7月17日,团队来到车向忱旧居,这座承载着百年风雨的二层小楼,作为辽宁省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正以它独特的静默,诉说着人民教育家车向忱“以教育救国、以教育兴邦”的传奇人生。当团队成员望向小楼的窗户,此刻,百年旧居与青春面孔交相辉映,教育家精神在时光长河中激荡出新的回响。

团队成员在车向忱旧居前的合影

7月18日上午,团队来到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萦绕在每一位成员的耳畔——教育家精神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活水,需要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找到解决当代教育问题的答案。7月18日下午,团队走进铁西区东方育英幼儿园进行支教活动,秉持着“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教育家们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孩子们。

图为团队在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的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此次实践,让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深受启发,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孙校长为榜样,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在未来投身教育事业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