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8月4日,鲁东大学“春风度玉关”志愿服务团奔赴喀什地区疏勒县疏勒镇城关社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志愿支教活动,为当地青少年带来知识与欢乐,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支教团队抵达时,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居民们热情的问候,让支教队员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为此次支教活动奠定了温馨的基调。
书法课:笔墨传情,书写爱国心
墨香弥漫整个教室,支教老师从握笔姿势开始耐心教导孩子们,一边示范,一边说道:“书法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一撇一捺都饱含着深厚的底蕴。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毛笔,书写对祖国的热爱。”孩子们专注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认真书写“我爱中国”。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间,不仅书写着对祖国的深情,更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绘画课:画笔寄意,勾勒家国情
“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主题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老师通过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这座象征着国家尊严与荣誉的建筑。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尽情创作。有的孩子细致地描绘出天安门的雄伟轮廓,红墙黄瓦栩栩如生;有的在天安门周围画上飞翔的白鸽,寓意着和平与美好;还有的将自己和小伙伴们画在天安门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幅画作,是孩子们对祖国首都的向往,更是他们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
手工课:指尖灵动,编织文化魂
课堂上欢声笑语,孩子们喜爱中国结制作和太空泥捏甲骨文活动。老师带来丝线教编织中国结,孩子们认真学习,在帮助下做出作品并自豪。老师介绍甲骨文历史,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展现甲骨文,锻炼动手能力并了解中华文化。
音乐课:歌声嘹亮,唱响赤子情
《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支教老师带领孩子们用饱满的热情合唱,副歌部分还加入了简单的手语动作。孩子们歌声清脆真挚,有的边唱边指着窗外飘扬的五星红旗,眼神中满是纯粹的热爱。在音乐的熏陶下,爱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孩子们学习《我和我的祖国》手势舞,老师一招一式地示范,孩子们认真模仿,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转身都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优美的旋律、灵动的舞姿,让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氛围。
作业辅导:耐心陪伴,助力成长
支教团队还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老师们耐心解答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无论是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还是语文课文的理解,老师们都讲解得细致入微。通过作业辅导,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鲁东大学“春风度玉关”团队的此次支教活动,为疏勒县疏勒镇城关社区的青少年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多彩的体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同时,支教活动也促进了鲁喀两地的文化交流,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边疆教育事业中来,共同书写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篇章。(通讯员:徐慧娴、李伟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