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响应新疆“十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战略,7月30日至3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榴籽·能源青峰”教育实践队赴乌鲁木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企业调研、文化研习等形式,探寻青春力量与边疆能源发展的结合点。
30日上午,实践队首站走进毛泽民故居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在毛泽民故居,队员们重温革命先烈在新疆统筹财政、保障民生的峥嵘岁月——正是这份“把各族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担当,为边疆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在西路军纪念馆,队员们感悟革命年代里各民族军民同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密码。

▲图为实践队在毛泽民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参观时的照片
30日下午,实践队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油有限公司。在文化展厅,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张杰详细介绍了企业艰苦创业的过程。座谈会上,企方领导与队员围坐交流,话题从“兵团精神”延伸到“青年使命”。
“胡杨能在沙漠扎根,靠的是深扎地下的根须;我们能在边疆立足,靠的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信念。”总经理、校友刘义的比喻形象生动。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张杰详解企业招聘政策:“这里有‘导师带徒’的成长平台,更有‘各族同事像家人’的温暖氛围,年轻人完全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当谈及产业链末端“最后一公里”建设时,队员们实地走访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北路加油站,新型加油枪的智能计量系统、昆仑好客超市的便利,让“能源惠民”的图景变得可触可感。

▲图为实践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油有限公司参观调研以及座谈会时的照片
31日,实践队走进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展厅内,一幅幅老照片串联起动人故事。新时代,各族青年志愿者携手参与社区服务。“从革命年代的生死与共,到新时代的携手奋进,展馆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新疆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篇章。”队员木尼拉在参观后深有感触。

▲图为实践队参观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时的照片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既看到了边疆能源产业的蓬勃活力,更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根基。实践队将持续整理调研成果,通过“UPC石榴籽”公众号分享见闻,让更多青年了解边疆的发展机遇与民族情谊。正如指导教师米娜瓦尔所说:“这场实践不是终点,而是同学们用青春践行‘石榴籽’精神的新起点。”

▲图为实践队在毛泽民故居时的合影
(撰文 热帕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