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探索文化传承新路——河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

2025-07-24 13:36 来源:中教网  王琳滋   阅读 1.0万
353
分享

7月14日,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循总书记河南足迹,探文化传承新程”社会实践团,深入洛阳、安阳、新乡、信阳等地8处文化地标,通过沉浸式研学、互动打卡、创意表达等形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在洛阳龙门石窟的佛龛前,三维扫描的蓝光如流动星河,将千年石窟的细节镌刻进数字世界。实践团成员举着相机,用《数字龙门》短视频串联起科技与文化的对话,镜头里,虚拟复原的佛像在屏幕上渐次“苏醒”,青年学子的解说带着蓬勃朝气,让石刻艺术在像素光影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亮相。

安阳殷墟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甲骨文狂欢”正在上演。成员们设计的“猜字谜”游戏前围满观众,而手机屏幕上弹出的“甲骨文表情包”更让人眼前一亮——“囧”字甲骨化身摊手小人,“雨”字符号成了萌萌的雨滴表情,三千余年的刻痕就这样跳进网络浪潮,成了年轻人指尖流转的流行语。

图为团队成员段安新在无上龙门体验馆借助VR技术体验龙门画卷全息互动秀

在卫辉比干庙的古柏下,情景剧《谏者》正上演着穿越千年的对话。演员们用现代台词演绎比干的忠谏故事,台下观众跟着问卷上的问题沉思:“今天的‘忠’该如何诠释?”答案在热烈的讨论中渐渐清晰。转身踏入开封清明上河园,实践团成员已换上宋式衣衫,“宋潮挑战赛”里,宋词填字的笔尖沙沙,吹糖人师傅的糖稀袅袅,游客们在笑声里接住了非遗递来的橄榄枝。

在新县红土地上,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步枪与泛黄的家书静静诉说着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在复原的战地场景前驻足,转身走向烈士陵园,《如愿》的歌声漫过松柏,那是青年与先烈的隔空对话。在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内,藤椅的破洞与笔记本的字迹里藏着初心,成员们俯身细看时,仿佛听见“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穿越时空,在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在比干庙的情景剧拍摄现场

“我们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历史真正‘活’起来,吸引年轻人主动走近传统文化。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以创新方式传承文化。”实践团负责人王琳滋话里带着青春的笃定。(通讯员:王琳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