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6日讯(通讯员 陈静如)2025年7月1日至7月20日,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农学院“稚梦托阳・乡语青衿”小淮苗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前往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吴江村居委会,面向当地暑托班30个学生授课,开启了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的合照
农业小课堂,播撒求知籽
本次支教活动依托村镇暑托班,围绕农业类相关知识展开,精心开发“小小农夫”课程包,涵盖“农具DIY”、“认识农作物”、“土壤pH检测”、“二十四节气农耕”和“种子实验室”等5个模块。“小小农夫”课程帮助小学生认识农作物、体验农耕劳动、理解食物来源,培养节约意识、科学兴趣和乡土情感,埋下知农爱农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们上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课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们上农作物知识的课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们上土壤pH检测的相关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们上种子萌发生长的课程
农事趣体验,笑声满课堂
“小小农夫”课程包结合不同主题课程特点,在讲解相关知识基础上,开展一系列趣味体验活动。通过剥莲子学习农作物生长周期、绘制节气特色书签和漆扇理解传统农时、制作五谷创意手工贴画感受自然美学,印象深刻的同时又充满乐趣。这些农趣手工将抽象农事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劳作体验,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到农耕文化的魅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承。
图为孩子们在体验剥莲子活动
图为孩子们在绘制二十四节气书签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制作节气特色漆扇
图为孩子们在制作五谷创意手工贴画
课后伴学时,解疑又传情
在主题课程和趣味活动之余,实践团成员每日课后开展一定时间作业辅导,重点指导孩子们的不会的习题和不懂的课本知识。每一道习题旁的耐心圈点,每一遍课本里的细致讲解,都让知识在笔尖流淌,更让温暖在陪伴中扎根,点亮孩子们眼里的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们辅导作业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们讲解习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们讲解辅导课本上的知识
本次“小小农夫”课程的支教活动不仅拓宽了乡村小学生的农业视野,培养了劳动习惯、科学兴趣及对土地的情感,还在孩子们心中既种下了尊重自然的理念,也播下了知农爱农、未来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设者种子。支教结束不是句号,而是实践团成员接力传承、以知促行的开始。他们以知识为桥,让乡土文化浸润童心,既践行了当代大学生扎根乡村、传递火种的青年担当,更明白了乡村教育需要持续的火种传递,这份经历是成长,更是责任。让乡土情怀扎根童心,共筑乡村振兴未来根基,使青春与稻禾同长,理想与山川共阔,照见教育反哺大地、星火终照山河的深远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