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见效,7月19日至22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红心追梦社会实践团奔赴广西南宁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乡村实践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养殖场里协作忙,劳动精神放光芒
7月19日,实践团来到古棠村东森养殖专业合作社。这里是当地畜牧业支柱,饲料储备搬运关乎合作社运转。负责人钟文清悉心指导,成员们快速掌握饲料配比和投喂技巧。大家明确分工、默契协作,从草料的搬运归整到原料的加工制料。既彰显了劳动协作的高效能,更让青年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内涵。
玉米地里挥汗水 金黄玉米粒粒情
7月20日,正值玉米收获季,实践团走进村民赖以增收的玉米地。田间地头,成员们戴起草帽、拿起工具,从最初的生疏笨拙到后来的熟练高效,亲手掰下的玉米很快堆成“小山”。阳光下,饱满的金黄玉米粒熠熠生辉,成员们在挥洒汗水中欢笑,在颗粒归仓中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真谛,真切体会“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深刻哲理。
山路崎岖志更坚,除草护苗助农田
7月21日,实践团踏上村民耗时九年徒手凿出的琴榜山“天路”,感受村民当代愚公精神。随后,在“最美村民”许秀芬带领下到玉米地除草。大家拔草、整垄,即便汗水湿透衣衫仍干劲十足。这次劳动让成员们深知农耕不易,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表示要将实干精神融入青春理想,扎根基层、回馈土地。
秸秆清运齐出力,乡村振兴添动力
古棠村玉米种植规模大,秸秆处理对农田复种意义重大。7月22日在村民引导下,实践团前往秸秆堆放区。面对大量秸秆,成员们迅速分工,拆分、搬运,沿着田间小道转运。秸秆粗糙沉重,搬运艰难,但大家相互协助,高效完成任务。这次经历让成员们体悟劳作艰辛,领会“颗粒归仓、物尽其用”的农业智慧,以实干助力乡村发展,厚植家国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实践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在乡村实现理实融合的生动体现。不仅是农事体验,更是青春赋能。实践团成员们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所需,以实干精神助力产业发展,在服务奉献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大家纷纷表示,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需求,把实践所得转化为学习动力,未来以更扎实本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姚泽欣、刘琳
编辑:黄紫怡、王浩
初审:蒋梦可
复审:吴冲冲
终审:李园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