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职场真人秀“搬进”现实:这届大学生 “上演”了场超真实的“入职记”

2025-08-20 12:56 来源:中教网  李翔 计汉峰   阅读 4.5千
159
分享

如何跨越课本理论与轰鸣设备间的鸿沟?

近日,一群对未来职场怀揣好奇与梦想的大学生,身着“就‘匠’去体验职场”文化衫,走进浙江能源集团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能兰电),他们通过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实践,用“实操演练与岗位观察”丈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图为实践队员于浙能兰电的集体照

今年是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开展职场体验社会实践的第三年,该职场体验活动区别于以往走马观花式企业调研,将电视荧幕上的职场真人秀模式搬进现实生活。活动设置了岗位测试、入职办理、安全规范、师徒结对、跟岗实践等全流程职场模拟,与职工同吃同住。同时,结合企业“君子兰”廉文化同步开展主题宣讲、“我与工匠面对面”职业访谈等特色活动。实践队指导老师李翔分享道:“比起课堂说教,这种‘沉浸式职场课’更能让学生明白‘何为成长’——不仅仅是技能提升,更是躬身基层时对职业责任的深刻理解,以及将理论图纸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思维跃迁。”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培训

定位:精准锚定职场“坐标”

岗位精准定位是职场启航的第一步。

“面试官,您好!我是唐玉程,自动化专业学生,以下是我的成长经历……”活动首日,近40名实践队员经历了涵盖能力、性格、压力测试的半结构化面试。经面试官评分筛选,12名机械、机器人、工业设计、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脱颖而出。他们随后被分配到仪控、锅炉、汽机、环化、电气等六个班组,开启“一对一带教”实习。

“这场面试成为重新定位的关键。”参与测试的唐玉程同学坦言,“原本以为自己适合运行调度,面试后却发现更擅长设备运维。”这场测评打破了他对职业的固有想象。企业HR结合每位学生的面试情况,详解岗位要求,强调“匹配度”对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经过双向选择与微调,12名学生均进入了与自身定位最契合的岗位,这种“量体裁衣”式分配,让实践队员们首深刻体会到职场成功的核心逻辑——精准定位是实现“人岗适配”的根基。

▲图为实践队成员练习拆解水阀

躬行:一线淬炼知行“真章”

基层一线是最大的课堂,生产现场是最好的教材。

“800多个模拟故障数据,挨个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里跑一遍,就能验证电力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12日9时,实践队队长、电气二班秦叙桓准时坐在工位上,面对电脑屏幕上复杂的字母和数字,他对照着测试手册仔细核对,每找到一处故障点,就在图中用黄色加重标注出来。“这些大型系统和装置属于行业的重大专业设备,只有进入到电力行业核心岗位才能接触到,我特别幸运,提前体验到了核心的工作内容。”实践队员盛妤涵笑着说,她上学期刚修读了供配电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这次活动,算是趁热打铁,既帮我复习了专业课知识,还能预习未来的工作内容呢。”

在岗位的沉浸式实践中,实践队成员正以实际行动,拆解横亘在书本理论与行业前沿间的“厚重壁垒”,用躬行诠释“纸上得来终觉浅”。

▲图为实践队成员练习电缆接线

问道:匠者启迪成长“密钥”

体验是感性的认知,而深度的思考则需要智慧的启迪。

在“我与工匠面对面”的活动现场,大学生们围坐成圈,与“浙江工匠”张同喜、黄徐展开深度“问道”。

“扎实的专业是根本,但攻坚克难、持续学习、团队协作和行业使命感,才是行远的关键。”面对实践队员关于职业瓶颈的困惑,黄徐以自身从学徒到工匠的经历,讲述“技术精进永无止境”的真理。

“是什么让您在一线坚守二十年?”实践队员们好奇问道,张同喜手指厂区闪烁的灯火回答:“每度电的背后是民生冷暖。咱技术人的‘道’,就在守护的万家灯火里”。

“这次访谈彻底改变了我对技术岗位的看法。我看到了技术可以创造的巨大价值,也找到了自己想要努力成为的样子——像他们一样,用专业守护万家灯火。”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睿昕同学在访谈后激动地表示。

何为问道?“问”的是专业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信念;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更是精微于设备,担当于时代的使命。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浙江工匠进行职业访谈

铸梦:汗水浇灌理想“灯火”

“就‘匠’去体验职场”第三季,让00后大学生从“旁观者”变身“局内人”。训练厂房内,汽机、锅炉班队员的汗水浸透工装,专注拆装水阀;黄徐大师工作室中,电气二班的队员亲身参与电缆比武,领体会图纸变为实际的成就感;仪控班的队员则在师傅指导下,认真校验压力表……

“铸梦”的深刻体悟,在团建环节尤为动人。12名“00后”与企业团委代表协同创作巨幅画作:以蜿蜒的输电线路为脉络,勾勒出绿色能源惠及万家的图景,用颜料堆叠出“共绘‘兰’图”的青春誓言。浙能兰电团委书记方逸群特地组织开展了这次主题团日活动:“我们画下的每一抹绿色,都像是亲手为这里的生态和谐投下了一份‘信任票’。这个过程,远比任何报告来得深刻。”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企业团委代表共绘画作

这场从“象牙塔”到“发电厂”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升级,更是智造学子职业梦想启航的“摇篮”。正如实践队员郭宪所感:“这段经历教会我们的,是如何让个人成长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而关于职业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种子,已在00后的心田悄然种下,静待花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