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 7 月 20 日讯(通讯员 丁淏辰、刘鑫宇) 7月15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脉传承”三下乡社会实践突击队深入南雄市珠玑中学,开展英语支教活动。该团队创新采用“技术融入 + 情境创设 + 文化联结”教学模式,有效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将英语学习转化为一场生动的家乡文化国际表达实践,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动能。
▲珠玑中学
技术赋能:互动体验激活学习热情
“文脉传承”队巧妙运用AI信息技术,自主开发互动程序,设计出“地点英语连连看”游戏。该游戏将罗马、悉尼等国际都市与南雄梅关古道、珠玑古巷等本土地标进行跨文化串联,学生在限时匹配中高效强化词汇记忆。同步推出的“我的家乡”有奖问答环节,则鼓励学生主动用英语描绘家乡风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成功将课堂从“听讲式”转变为“沉浸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珠玑中学学子参与游戏互动
情境驱动:模拟实践培育文化自信
课堂精心创设“李华给留学生回信”任务链。学生首先解读留学生对南雄充满好奇的来信,随后化身“李华”,创作英文回信。
▲曾老师讲解书信范文
实践队引导学生提炼梅关古道历史、帽子峰银杏盛景等文化符号,并解析“总-分-邀”的书信逻辑,层层递进培养写作能力。为强化激励,团队定制南雄景点明信片奖励优秀作者,并举办“书信朗读会”,鼓励学生登台分享作品。
▲珠玑学子上台读信
这一情境化教学,有效破除了学生的表达羞涩,构建了“文化认知→语言实践→自信建立”的闭环,培养了学生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初步能力。
▲为优秀珠玑学子发定制明信片奖励
文化传承:调研驱动双向赋能
支教期间,团队同步开展“南雄青少年传统文化认知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精准把握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难点与兴趣点,并据此动态优化课程设计。例如,针对学生对“珠玑古巷迁徙文化”的浓厚兴趣,课堂及时增设相关民俗故事的英文解读环节。这种“调研-反馈-优化”的机制,不仅使语言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实现了“文化传承滋养语言教学,语言能力助力文化传播”的双向赋能,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珠玑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此次支教活动实现了乡村英语课堂的“三重跃升”:从知识传授迈向文化表达,从单向灌输转向深度互动,从传统模式升级为创新场域。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英语应用能力,更培养了用国际视野解码、传播家乡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信。作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精心打造的“三下乡”品牌项目,该实践队以信息技术赋能和文化情境驱动为核心,将青春智慧注入乡村教育,积极探索了“以文化传承滋养语言教学,以语言能力助力文化传播”的育人新路径,为服务乡村振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了高校学子的力量。
▲“文脉传承”实践队与珠玑学子大合照
撰稿 | 刘鑫宇、丁淏辰
图片 | 曹一帆、李洁怡
审核 | 曾俊宇、刘伟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