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对陶瓷文化的了解,促进工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日,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赴博山颜山内画刻瓷艺术馆,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马志河进行专访,近距离领略千年陶瓷文化的深厚古蕴和蓬勃生机,积极探索新时代下中国陶瓷匠人守正创新、以初心筑匠心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马志河先生合影
活动伊始,马志河对实践团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实践团介绍其陶瓷作品。作为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马志河的作品多次为外国元首、知名人士刻制肖像及礼品。其刻瓷作品《本命年》、《十八罗汉》、《古窑村》,高温窑变鲁花釉综合装饰《釉火之韵》《水乡》《鲁花釉窑变之韵》《春江水暖》等多次获国家、省展评金奖、银奖。马志河把国画、油画、泼彩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刻瓷嫁接,创造出视觉冲击力极强、会说话的艺术作品,成为别具特色的“马志河”风格。
图为马志河工作室作品
随后,马志河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交流。他分别从与陶艺的结缘故事、陶瓷制作的困难挑战、流量时代下市场的文化共振三方面告诉实践团成员们要坚守初心、不畏艰险、大胆实践,避免“吹得响、接不住”的流量困境,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另外,马志河在谈及创作时强调,每一道工序都需注入情感共鸣,形成“工艺-审美-市场”的良性循环。另外马志河早在90年,便创新性的提出古窑保护,并呼吁当地媒体对其进行宣传,使古窑价值被更多人知晓,唤起大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续写非遗传承的辉煌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马志河先生
陶心匠骨,瓷韵天成。本次与陶瓷艺术大师马志河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认识到,新时代青年不仅要坚守传统技艺的精髓,更要坚定文化自信,深耕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勇于探索与融合现代元素。实践团成员将继续结合专业特色,以实际行动书写陶瓷艺术的辉煌篇章,为中华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撰稿:姜程硕 仝佳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