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讯(通讯员 李清泽、魏思颖、张杭、彭圣斌) 7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富裕”调研实践队抵达仙游县度尾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研活动深刻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现全体人民同同富裕”的本质要求,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度尾镇文旦柚、文旅等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凝练总结乡村振兴发展成就和共同富裕典型经验,用脚步丈量共同富裕的实践发展之路。
产业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坚实基础。
7月6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与文旦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代表开展共同富裕典型经验座谈交流会,度尾镇副镇长郑小鹏出席会议并发言。
▲图为实践队开展座谈交流
会上,副镇长郑小鹏对实践队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深入讲解了度尾镇在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促进产业振兴,成立文旦柚共富合作社联合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经验。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瑞锦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在降低文旦柚裂果率、提升果肉品质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肯定了“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小院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关键作用。随后,福建农林大学“农小宣”青年讲师团成员卓雪华同学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题开展“理论微宣讲”。在互动交流环节,实践队围绕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整场座谈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思想活力。
深入调研是把握共同富裕脉搏的关键手段。
座谈会后,实践队在郑小鹏的带领下,深入度尾镇文旦柚八一果厂、木兰溪畔农文旅基地和乡野闲趣家宴村等地,实地考察度尾镇文旦柚、文旅等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图为实践队调研参观度尾镇文旦柚八一果场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图为实践队员探访木兰溪畔乡野闲趣家宴村一期工程建设现场
在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深入度尾镇文旦柚八一果场,体验文旦柚采摘和果树养护等工作,亲身感受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创新给文旦柚种植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洋坂村乡野闲趣家宴村一期工程项目现场和度峰社区木兰溪畔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郑小鹏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度尾镇“柚相邻”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打破产业壁垒,构建“农文旅商”全链条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增值与农民增收双向奔赴的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经验。实践队指导老师孔维副教授对度尾镇通过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带动增产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赞赏,指出要将成功经验进一步凝练、总结并推广开来。实践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各类农文旅融合的娱乐项目,通过随机采访景区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了度尾镇“柚相邻”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立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切实变化。
▲图为实践队与度尾镇副镇长郑小鹏合影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产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就业岗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现实意义,深刻体验了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共同富裕,让实践队对度尾镇“柚相邻”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示范片区有了更深厚的情感、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实践工作扎实开展和调研报告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撰稿:李清泽、魏思颖、张杭、刘锦东 图片:彭圣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