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6日讯(通讯员 李米佳 张瑄彧 柳杨梓迅)七月的秭归,脐橙飘香,热浪袭人。比天气更火热的,是来自武汉东湖学院“小橙故事”实践队的实践队员们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7月上旬,一支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己任的“小橙故事”社会实践团深入湖北省秭归县,将推广普通话(简称“推普”)的足迹印在了工厂车间、社区街巷、乡镇果园与菁菁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繁忙的和之源工厂、屈姑公司生产线,到底蕴深厚的脐橙文旅小镇、烟火气十足的九歌巷子社区,再到书声琅琅的县实验小学和硕果累累的泄滩夏橙园,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之姿、专业之力,为这座峡江小城注入一股清晰、自信的语言新活力。
工厂:精准推普,助力效能跃升
在屈姑食品与工厂的繁忙车间,实践队员敏锐捕捉方言沟通对生产流程的潜在阻滞。他们化身“语言优化师”,精准设计并讲授“车间普通话30句”情景课程,聚焦安全规范、设备操作等核心指令。工人们通过“我是质检员”模拟演练,显著提升了瑕疵描述与汇报的精准度。“指令传达更高效,协作障碍消弭于无形,”负责人反馈道。普通话在此成为提升生产效能与安全管理的无形润滑剂。
(图为车间工作过程)
社区:融通乡音,构筑温情纽带
九歌巷子社区内,队员设点提供政策咨询与反诈宣讲,标准普通话成为跨越代际的信息桥梁。同步开展的“方言转译官”活动妙趣横生,居民用秭归方言描绘生活,青年学子以普通话诠释,在笑语中实现乡音与国语的和谐共生。文旅小镇中,队员针对民宿、餐饮从业者定制“接待用语提升方案”,助力其用更富感染力的普通话讲述屈原文化、橙乡故事,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与地域形象认同。
校园:播种自信,点燃表达星火
县实验小学的课堂因队员的到来而焕发语言活力。“橙乡小主播”口语课激发学子用普通话深情描绘峡江胜景与脐橙飘香;经典诵读角,《离骚》的千年回响在童声中焕发新生。队员匠心编撰的《诗橙秭归》诵读手册,深度融合屈原诗韵与本土风情,为学子提供了浸润式语言文化教材。同学们悟道出心声:“学好普通话,便是握紧了向世界讲述秭归的金话筒。”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同学们学习普通话)
夏橙园:赋能新农,打通声销之路
深入泄滩夏橙园,队员直击果农电商销售的语言痛点。田间地头,“直播话术训练营”应运而生,队员一对一辅导果农运用清晰、生动的普通话描述产品特质,从容应对线上互动。果农首次完成普通话直播模拟后信心倍增:“语言即新农具,直播间即新市场!”同步推出的《脐橙产销普通话实用手册》,涵盖品控、议价等高频场景用语,成为果农口袋里的“声”产力工具。
(图为实践队员与果农进行沟通交流)
青春足迹:润物有声,赋能振兴
短短实践期,队员足迹遍布秭归城乡,累计发放手册逾千份,开展专题培训及互动活动40余场,惠及工人、居民、学生、农户超2000人次。这场以青春智慧主导的“语言赋能工程”,不仅拆除了沟通藩篱,更在润物无声中厚植了文化自信,激活了发展内生动力。
推广普通话,绝非消弭乡音,而是为乡村振兴开启一扇声传八方的窗口。让秭归的山水诗韵、橙香活力,乘标准语之翼,飞越峡江,声动寰宇。当清晰自信的普通话在橙乡山水间回响,秭归发展的脉搏正与时代强音共振,谱写开放奋进的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