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农职青年探寻药食同源 践行健康养生

2025-07-16 15:25 来源:中教网    阅读 1.1千
39
分享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 2030”战略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探索药食同源的健康养生之道,6月26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药食同源· 健康行”实践队,奔赴许昌禹州,开展了以“药食同源 健康养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先后走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青山药业等场所,通过实地参观、现场学习、动手体验等方式,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探寻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道。

“药过禹州倍生香”,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话,彰显着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精湛。禹州中医药博物馆作为我国中医药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承载着深厚的药帮历史底蕴。队员们一踏入馆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通过参观,深入了解了禹州作为我国中医药文化与经济中心的发展历程。从早期中药材的简单应用,到如今多样化的炮制技艺,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彰显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这里,队员们认识了怀药、道地药材等各类中药材,了解到不同药材的生长特性、药用价值以及在养生领域的应用。重点了解中药材炮制技艺的发展,从最初为了便于储存,到后来为了提升药效,每一道工序的改进都凝聚着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无论是切片的厚薄均匀度,还是炒制时对火候的精准把控,都直接关系到药材药效的发挥,这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图为团队参观名贵药材。郭航博 供图

下一站为民营企业青山药业,队员们更是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中医药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该企业依托药王孙思邈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禹州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在中药饮片系列和九蒸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成绩斐然。企业董事朱改莲老师接待了团队,作为“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四大九蒸货加工炮制技艺”“药市习俗(禹州药会)”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朱老师亲切地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中药制作工艺与各类药材的特性。

朱老师着重介绍了传统的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相传九征九晒是药王孙思邈所创立的中药炮制技法。朱老师协助父亲历经十年,成功复原九蒸九晒熟地黄,随后又相继恢复了九蒸九晒黄精、黑芝麻、和首乌、黑豆等。让失传已久的九蒸九晒之法得以拂去历史的尘烟,在当下闪烁着震古烁今的熠熠光辉。通过反复蒸制与晾晒,能够充分激发药材的药效,不仅让药材在色、香、味上得到极大提升,更能实现药食同源的养生价值。“就像我们常说的黄精,经过九蒸九晒后,其滋补功效会更加温和,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非常适合作为日常养生食材。”朱老师的讲解让队员们对药食同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现场,朱老师还展示了精湛的中药切制技艺。左手用槟榔钳夹住一颗红枣大小的槟榔,右手紧握一把大如蒲扇的切药刀,手起刀落之间,一片片薄如纸、轻如羽、透如纱的槟榔片四下翻飞……不一会儿就切出了百余片。精湛的技艺引来队员们的阵阵惊叹。在随后的现场教学环节,队员们在朱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拿起刀具,体验传统切药技术。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掌握技巧,进而深刻体会到了老药工们背后付出的艰辛,也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图为朱老师为团队演示传统切制技艺。张展源 供图

团队的第三站是盛田农业,在这里,队员们见识到了药食同源理念在日常饮食中的创新应用。盛田农业以粉条制作工艺闻名,而该企业推出的黄精与熟地黄粉条,更是将药材与食物完美结合的典范。

企业负责人介绍,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等功效,熟地黄则能滋阴补血,将这两种药材融入粉条制作,不仅保留了粉条的口感,还赋予了它养生的价值。队员们参观了粉条的制作流程,从原料处理到粉条成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负责人表示,这种创新产品的推出,正是为了让更多人在日常饮食中就能享受到中医药的养生益处,真正践行药食同源的理念。

图为团队体验粉条制作流程。张俊博 供图

除了对药材炮制和食材创新的探索,团队还调研了药食同源在茶饮领域的应用。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接触到了现熬本草茶、养元茶饮等多种药食同源饮品。无论是东龄集的养元茶饮,还是仲景生活的本草茶元气楼,都将传统中药材与茶饮相结合,打造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养生饮品。

在春秋日济的本草茶饮馆,队员们还了解到,这里的茶饮都是由中医们根据季节特点和人体需求精心调配的,将养生理念融入日常茶饮中,让健康养生变得简单易行。队员们现场品尝了多款本草茶,感受着药材与茶香的融合,对药食同源的多样化呈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传习所后与朱老师合影。窦浴嫚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队员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药食同源的魅力。通过参观、学习和体验,不仅加深了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也看到了传统养生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

正如某队员在实践日志中所写:“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药食同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生活的智慧。作为烹饪营养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将这种智慧传承下去,在未来的工作中,为人们的健康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展源 韩彦飞 窦浴嫚 张俊博 郭航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