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系油缘,筑梦乡振”实践团再赴内蒙古赤峰市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5-07-16 22:09 来源:中教网  付明林   阅读 147
5
分享

中教网7月16日讯(通讯员 李健)7月12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系油缘,筑梦乡振”实践团再赴内蒙古赤峰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产业调研、科普宣讲、校地合作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探寻辽代文明,感受历史底蕴

实践团首站探访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于千年回响中溯源根脉,汲取奋进力量。在“宋风辽韵”展中,通过马具、兵器与陶瓷丝织等展品,感受契丹民族兴衰及农牧文明交融的底蕴与治理智慧;“北国丹青”壁画展中,多民族侍从和谐共处的细节尤为珍贵;“凭云出梵天”展则展现辽代融合佛教与本土信仰的成就,为当代文化振兴提供启示。博物馆的VR、AR系统让成员沉浸式体验契丹文化,也为乡村文旅活化提供科技思路,成员们由此深化了对辽代文化博大精深的认知及保护传承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参观调研

开展科普活动,提升防控能力

为提升村民对高发疾病与生产风险的防控能力,实践团在喀喇沁旗农牧局的支持下,针对炭疽病、布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防控及农牧机械安全操作知识,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实践团深入乡村为村民分发图文手册,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互动”模式,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疑问,累计走访13村,发放手册2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50余张,覆盖村民8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村民的风险防范意识,推动科学防控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分发科普手册并进行讲解

助力厕所改革,科普惠民利民

实践团来到牛营村宋营子,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研厕所改造推进情况。实践团在走访中发现,村民在处理化粪池蓄满问题上存在不便,需要凭借经验或者定期去查看,且化粪池大多建在院落外面,查看过程麻烦;若未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还可能出现溢出或者回流的情况,存在一定卫生隐患。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经过共同研讨和实践测试,设计出了一套实用、方便的化粪池蓄满警报系统。该系统由供电、感探、警报、照明等部分组成,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整套系统成本不高,便于推广的优势。经过多次修改和试验,在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后,实践团在当地村民家进行了实地安装,收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村民宋春和说:“很感谢实践团同学们为我们家安装的自动警报系统,平时用太阳能供电非常便利。还给我们家厕所安装了声光控灯,灯光也接到了太阳能电池上,平时人来灯亮,人走灯灭,非常方便。”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村民安装警报系统

推进校地合作,共促发展共赢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践行青年社会责任,实践团来到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社会组织公益实践园,围绕校地合作事项开展座谈交流。实践园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了实践园的基本情况、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表达了与高校开展合作的迫切需求。双方围绕合作内容、合作模式等展开深入探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进行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并一同前往文钟镇黑沟门、四眼井等地,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访慰问三户特困家庭,为其送去书包、牛奶、血压仪等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并承诺为家庭困难学生免费开展“云支教”。后续,双方将围绕人才培养、特殊群体帮扶、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图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青系油缘,筑梦乡振”实践团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将专业知识与农村发展实际需求深度结合,通过精准调研、科学设计与知识传递,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困难家庭帮扶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