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0日讯(通讯员 周鑫磊 章立昀 杜思颖)7月7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带着精心策划的“穿越文物时空,对话华夏文明”主题活动,走进了宁波市鄞州区东裕社区,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寓教于乐的文物探索之旅。此次活动旨在将“国之重器”从博物馆的殿堂引入寻常巷陌,让沉睡千年的华夏历史瑰宝,化作沟通古今的桥梁,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苏醒,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18位社区儿童积极参与。讲解员朱思涵作为活动的主要引导者,通过精心制作、色彩鲜明的文物图片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孩子们步入历史的长廊。她依次展示了商青铜神树、越王勾践剑、战国杜虎符、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唐三彩载乐骆驼俑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物瑰宝。朱思涵的讲解并非照本宣科,而是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生动揭示每件文物背后的独特特征、非凡价值和凝结其中的古人智慧与精湛工艺。她巧妙地将文物比喻为“文明的活化石”,这一概念如同种子,悄然植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初步感知到文物承载的厚重历史信息。
▲图为讲解员引领童眸探秘商周传奇。郭鑫 供图
为了让尘封的历史真正“活”起来,跨越时空的阻隔,鸿鹄学社的志愿者们匠心独运,化身成为文物的“声音信使”。他们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冰冷的文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模拟商周青铜器那深沉悠远的回响,将复杂的“范铸法”工艺比作古人使用“模具”创造精美花纹的智慧结晶;借助唐三彩明快绚丽的色彩,铺陈开一幅驼铃声声、商旅络绎不绝的盛唐丝路画卷;透过明清瓷器温润如玉的釉色,传递出窑火淬炼下代代相传的东方美学精神。这种沉浸式、互动性极强的讲述方式,极大地拉近了孩子们与千年历史的距离。在讲解员的引导和志愿者的“演绎”下,孩子们仿佛得以亲手“触摸”到历史的肌理,真切感受到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智慧的温度,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和好奇的提问。
这场别开生面的文物时空漫游,无疑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播下了三颗珍贵的种子:对文物的好奇之心被点燃,转化为探索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强烈渴望;对古代能工巧匠精湛技艺的惊叹,则悄然埋下了未来文化创新与传承的动力;对悠久历史的初步认知,更升华为一份守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朦胧使命感。当孩子们用稚嫩而真诚的语言表达“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时,那些镌刻在商青铜神树鸟纹中的神秘符号、暗藏于越王勾践剑暗格纹中的古老智慧,仿佛穿越时空,正涓涓汇入新一代的文化血脉之中,滋养着新时代文明年轮的茁壮成长。
▲图为图为讲解员带领孩子触摸历史温度。郭鑫 供图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拥抱,更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以器载道”的内在密码。活动成功将历史文物认知与青少年美育相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源头活水。它有力地证明,无论是青铜器上威严的饕餮纹饰,还是素纱襌衣中细密的丝织经纬,都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创新灵感与文化养分。东裕社区的文化传承新篇章,已随着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而生动展开。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以文物为舟,满载着华夏文明的璀璨星辉;社区儿童的童真与求知欲则如同高扬的风帆,在新时代的文化航程中,正有力地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旗帜猎猎飘扬。据悉,鸿鹄学社未来计划将此类活动常态化,并探索更多互动体验形式,如文物拼图、手工制作仿古纹饰等,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更多社区生根发芽。(作者 杜思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