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赤韵播扬”志愿服务团队开展非遗文化探访活动丨走访恩施洞下槽灯戏传承人朱明银

2025-07-09 23:44 来源:中教网  王文泽   阅读 7.9千
175
分享

中教网7月9日讯(通讯员 朱隆灿)7月8日,“赤韵播扬”志愿服务团队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号召,在恩施洞下槽“灯戏水乡”开展非遗文化探访活动,专程走访当地灯戏非遗传承人朱明银,通过实地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灯戏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承现状及创新路径,这是团队此次三下乡活动中聚焦传统文化保护与推普工作融合的重要一环。

活动期间,朱老师在前往灯戏楼的途中,向志愿者们系统介绍了灯戏的发展历史。她详细阐述了灯戏起源于民间花灯艺术,历经数百年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使志愿者们对这项扎根乡土的传统艺术有了初步认知。

随后,志愿者在灯戏楼前对朱明银老师进行了访谈。朱老师结合自身从艺经历,讲述了灯戏在当代的传承情况,包括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近年来当地在灯戏保护与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访谈结束后,朱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前往灯戏楼三楼的灯戏陈列馆。馆内展示了灯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实物资料,包括不同时期的戏服、道具、乐谱等,同时陈列了该项目在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中获得的荣誉证书与奖项,直观呈现了灯戏从民间小戏到受认可的非遗项目的发展轨迹。

在后续交流中,志愿者们围绕灯戏的创新发展、非遗文化“走出去”路径、如何吸引年轻人关注等问题与朱老师展开深入探讨。朱明银老师表示,灯戏的创新需在坚守传统唱腔、表演精髓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如选取现代社会题材创作新剧目,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对于非遗“走出去”,需加强与文旅、教育等领域的融合,通过展演、研学等形式提升影响力;而吸引年轻人,关键在于增强互动体验,让年轻人在参与中感受灯戏的魅力,从而主动了解、传承这项文化遗产。

此次走访活动,不仅让“赤韵播扬”志愿服务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了灯戏文化,更深入了解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探索。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在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所学与非遗文化保护相结合,通过普通话更好地传播灯戏文化,为后续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也进一步推动了对地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保护,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