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4日讯 (通讯员:李顺姬) 为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于2025年7月3日在城西小学演播厅举行“逐梦新时代,‘艺’起向未来”主题的第十五届学校艺术节。恩江二中袁媛老师将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为载体,编排了一段爱国主义短剧,学生的精彩表演不仅引发了全场强烈的反响,而且也深入探索了美育与德育融合的育人新路径。课本剧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核心理念,通过沉浸式戏剧体验,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综合素养,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最后一次讲演》不仅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更是爱国情怀的精神丰碑。”活动设计者、恩江二中语文教师袁媛表示,选择闻一多先生的经典文本编排课本剧,源于对义务教育阶段美育与德育融合的深度思考。永丰县艺术节方案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要求,与课文中“真理永远存在”的信仰力量形成共振——既要让学生感受闻一多先生“语言铿锵之美”,更要通过戏剧形式唤醒其对革命精神的时代认知。
本次课本剧选拔了恩江二中的初二年级30名学生参与表演、道具制作、音效设计及历史资料搜集。团队详细梳理了1946年内战背景,甚至找到当年《民主周刊》电子版。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耻啊!无耻啊!”的排比背后是喷涌的悲愤,人称变化中藏着闻一多的爱憎分明。参演的同学们在围读一封封学生给闻一多的信中引发心灵的碰撞,主演闻一多的学生李鹤同学尤为感慨:“当我拍案而起的瞬间,让我懂得何为‘觉醒者的担当’。”
活动还联合美术学科共创舞台布景,实现“五育并举”的跨学科融合。当黑白画面中游行队伍的呐喊透过屏幕传来,学生们在毛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中,真切体会到“闻先生的愤怒是从心里烧出来的”。指导教师袁媛介绍道:“当学生用废弃水管制作民国横幅、用毛笔抄写《红烛》诗句时,美育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触摸的文化传承。”。
活动成效在多维层面体现淋漓尽致,学生语言表达从“机械朗读”变为“情感传递”,即兴表演培养的应变能力延伸至日常交际;对闻一多的共情体验,让他们在阅读其他作品时更能捕捉人物心理;从道具制作到舞台调度的协作;服装设计、布景构思等环节,更让审美创造能力获得实战锻炼。解说员袁紫灵同学说:“最动人的是价值观的内化——当我们大家在互相讨论‘要做什么样的人’时,那一瞬间便明白什么是润物细无声。”
此次实践印证了美育的深层价值: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而戏剧作为“穿越时空的对话场”,让学生在角色塑造中自主建构爱国情怀与人格认知。正如永丰县艺术节方案所言,“美育要扎根现实、展现时代气息”,当课本剧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教育便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本质追求。
据悉,永丰县将持续在全县中小学推广“美育+德育”融合实践,让更多学生在艺术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