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助学政策进苗乡,反哺情深助梦圆——四川化院受助学子赴叙永山区宣讲资助政策

2025-07-03 11:30 来源:中教网  曾佳瑶 余雨馨 唐力   阅读 513
17
分享

中教网7月3日讯(通讯员 曾佳瑶 余雨馨 唐力)7月3日,在叙永县摩尼镇新苗中学的教室里,一场特殊的宣讲会正热烈展开。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曾获国家资助的学生们站在讲台前,以“学长学姐”的身份,向即将升学的初三学子详细介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本专科生奖助体系。

图为资助政策宣讲团队抵达新苗学校

位于川南的叙永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90个贫困村、近8万贫困人口的生活重担,是脱贫攻坚战中最艰难的战场之一。摩尼镇新苗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曾经的建档立卡家庭。虽然叙永县通过“户帮户”养殖扶贫等模式实现整体脱贫,但教育支出仍是许多家庭的重负。

四川化院的受助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向新苗学校的初三学生系统讲解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他们不仅解读了“奖、贷、助、补、减”及“绿色通道”六大帮扶措施,更用自己从受助到成长的经历证明:经济困难绝不是阻断求学之路的屏障。“申请材料要准备什么?”“大学里的勤工助学岗位好找吗?”互动环节中,学生们抛出的问题具体而实际。宣讲团队一一作答,并发放资助指南,将政策要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文。这些曾因国家资助政策改变命运的宣讲者,此刻正成为政策的“火种”,在曾是深度贫困区的土地上播撒希望。

图为志愿者们为初三学子讲解资助政策

当受助者转变为政策宣讲者,这一行动已超越简单的信息传递。亲身经历过资助的四川化院学生站在讲台前,用自身经历诠释政策温度。他们不仅讲解条款,更以“过来人”身份消解贫困学子的心理负担——这种“生命影响生命”的感召力,让政策宣讲拥有了穿透心灵的回响。受助学子返乡宣讲,既是对国家资助体系的感恩回馈,更是乡村振兴中人才反哺机制的生动实践,构建了资助政策的良性循环链。

图为志愿者们热心为学生们解答关于资助政策的疑惑

此刻的叙永,脱贫摘帽的成果已融入盘山公路与村舍新居,而更深层的变革正在课堂里萌发。当助学贷款政策通过“过来人”的讲述变得真切可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钥匙已交到新一代手中。这些曾因国家资助而改变命运的学子,正将希望的火炬传递给摩尼镇的少年。教育公平的种子在乌蒙山深处生根,终将长成托举乡村振兴的栋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