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幼儿园
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科研工作已成为幼儿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内涵式跃升的关键路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新村幼儿园一直把科研扎根于教育实践中,推动课程体系的迭代更新,激活教师团队的成长基因,最终实现园所的整体高质量。
一、意识觉醒:科研基因的三重嬗变
教育科研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园所品质提升提供双驱力。新村幼儿园在近17年深耕1个国家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中更加深谙教育科研的导向性和改进性的作用。
(一)从"高阁理论"到"实践利器" 的价值重塑
过去,我们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与一线教学实践脱节,作用不大。这种认知桎梏使得一线教师对科研敬而远之。1995年我们参研区级课题后意识到科研确实能提升教学效率。参研过程中,教师学习劲头足,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开始自学理论、外请专家培训,逐步揭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认识到教科研的本质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推动专业成长、提升保教质量。这种认知迭代使科研从"空中楼阁"转变为教师们手中的"有利工具"。
(二)从"问题碎片"到"课题矩阵" 的创新研究范式
2007年,我园以美术课程的优化为研究问题,独立申报了首个区级课题《幼儿园美术教育特色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切实解决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及的系列美术教学改进问题。该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自此新幼确立了鲜明的科研方向:以教学问题为科研问题、以教育现场为科研场域、以教师为科研主力。我们依据教学实践需要聚焦课程建设实施、教育评价先后立项了24个课题,构建起涵盖国家、市、区、园四级的课题矩阵。形成"大课题引领方向、小课题破解难题"的立体研究网络,实现教学问题向课题的转化。
(三)从"个体探索"到"集群共研" 的机制重构
打破独自作战的传统模式,构建起跨界协同的科研共同体。通过"总园+分园+友好园"的跨园所联盟、"幼儿园+小学"的跨学段协作,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集群共研模式。
科研意识的三重嬗变不仅是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的认知进化,更是支撑幼儿园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生态构建:科研共同体的三维进化
良好的教科研生态是孵化课题研究的必要土壤,其既需要兼顾规范与指南双重功能的制度保障,也需要不同特色的研究团队和互给互补的联动课题网络。
(一) 构建"三维立体"的筑基制度
为保障我园教科研的有序开展,集团构建了“三维立体”科研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教科研制度,涵盖园本教研、课题科研、教师培养、教研评价等方面;提供经费与资源支持,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整合专家资源,与高校教授、教育科研机构专家、基层名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理论+实操双导师智囊团;制定明确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对于取得突出科研成绩的教师,给予评优表彰。先后近30人获得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增强教师的专业成就感。
(二)打造无边界研究集群
组建三类特色研究团队:由总园教研骨干组成的"智库团队",负责顶层设计;由分园教师构成的"实践验证团队",开展行动研究;由高校教授、科研专家组成的"理论支撑团队",提供学术护航。
(三)形成金字塔型课题矩阵
构建"金字塔型"课题体系:顶层国家级课题聚焦教育评价改革,中层市级课题攻关分园特色建设,基层园级课题破解日常保教难题。
三、价值辐射:教育生态的立体化延伸
将课题研究成果无限地发散,撬动更多教师、儿童和幼儿园的发展,方能释放教科研更大的研究价值。
(一)从经验到标准的成果转化
建立园本课程资源库,将多年的优秀课程案例、教学设计、活动方案等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云端课程资源包,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参考和可借鉴的课程范例。
开发儿童发展评价“送你一朵小红花”APP,从乐于运动、乐于表达、乐于交往、乐于探索、乐于创造、乐于劳动六个维度,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全面、动态的家师幼协同云端评价。该评价工具操作性强,既有量化数据,也有质性分析,各园儿童发展一目了然,为行业内儿童发展评价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蓝本。
形成“集团化办园园本教研组织运行机制”,明确总园与分园在科研工作中的职责与协作方式,从课题规划、研究过程管理到成果推广,实现一体化运作。这一管理范式为其他集团化办园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二)从独行到共荣的辐射引领
通过总园带分园的斯洛克教研模式,总园定期开展集团,分享教学经验、研讨实践问题。总园骨干深入分园指导,分园教师及时反馈实践问题。以此保障集团各园教学和管理的统一,又保持各园特质和活力,实现异园同优,纵向联动。
与区内、市内、国内多园结成“科研共同体”。搭建观摩、送教、帮扶等渠道,提供经验性成果传播渠道,与万州恒河乡幼儿园、西藏林芝多个幼儿园,开展线上教研和实地指导,助其教师提升教科研水平。
(三)从共育到贡献的效能释放
坚持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通过优质的教育教学实践,近万个家庭受益。新村幼儿园多形式开展新宝家长成长课堂、亲子开放活动、家长轮值等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园共育赋能。及时梳理幼儿园教科研成果与经验,通过期刊专栏发布、课题研究专著出版、教科研论文参赛、论坛峰会发言等形式在学前教育领域做出学术贡献。三十年来,共有9本书籍出版,近百篇文章、案例发表和获奖,在学前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提升了我园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新村幼儿园通过系统性的教科研变革,实现从"经验型"向"学术型"的转型升级,同时助推了幼儿园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也为区域学前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未来新村幼儿园将继续保持教科研活力,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