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客韵采茶映南流——青春聚力护遗脉,博白曲调唱响文化新生

2025-05-15 13:22 来源:中教网  黎海燕   阅读 5.1千
206
分享

为抢救性记录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料,“非遗文化推广,赋能乡村振兴——广西玉林市博白采茶戏的推广调研”项目团队赴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开展调研,通过专访、研讨等形式,深度挖掘采茶戏的活态传承细节。

图为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大厅

在展演中心,团队对桂南采茶戏自治区级传承人覃福友进行专访。覃福友结合自身从艺经历,讲述采茶戏“三小戏”的表演程式、方言唱词设计及传统剧目改编难点。他提到:“采茶戏的即兴对白和茶农生活场景还原是精髓。”

图为调研学生采访桂南采茶戏传承人覃福友

调研期间,团队教师与学生与展演中心团长、传承人等开展专题研讨,围绕采茶戏现代转型、方言保护等议题交换意见。研讨中,桂南采茶戏传承人覃福友提到,采茶戏起源于赣南地区,后随客家移民传入广西博白,逐渐融合本地劳作歌舞与客家山歌调,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小戏”表演形式。展演中心刘团长补充道:“桂南采茶戏与赣南采茶戏同属一脉,2006年两者共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时广西唯一以县级单位申报成功的戏曲类非遗项目。”

图为调研团队与展演中心团长、传承人专题研讨现场

此次调研共整理口述录音文字稿2万余字,采集表演影像60余份。团队拟将资料分类归档,形成采茶戏“表演程式库”“方言唱词集”等专题数据库,为后续非遗教材编写、数字化保护提供依据。项目负责人黎海燕表示:“传承人的口述史料是活态档案,只有真实记录这些‘人的声音’,才能让非遗保护更立体、更有温度。”

作者:黎海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