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深入广东省佛山市,围绕“智能农业科普、城市生态微团课、塑料产业绿色转型”三大板块,开展义教、拍摄与调研系列活动,用青春行动播撒绿色种子,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能,携手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新画卷。
课堂科普播智农,科技下乡润童心
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走进顺德区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学,开展智能农业科普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通过展示北斗导航农机、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等智能农机技术,打破孩子们对传统农业的刻板印象,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科技重塑生产的力量。在智能灌溉与温室环节,通过示意图讲解“传感器监测-自动供水”流程,解答孩子们对科技如何“比农民更懂植物”的疑问,传递科技赋能生态的理念。此外,实践队还介绍了虫情测报仪、智能物流等技术如何贯通农业全产业链,让同学们明白科技对乡村产业生态环环相扣的深远影响。此次智能农业课堂形式生动、内容丰富,不仅让同学们收获满满,更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队成员为同学们讲解“智能农机”运作原理
影像记录看复绿,城市公园焕新颜
循着生态修复的脉络,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走进佛山市石湾公园,用镜头记录“绿美广东”微团课。实践队以“废弃陶土再生”“污水治理”“生物多样性恢复”三大生态实践场景为主线,从陶女雕塑广场启程,途经陶艺雕塑园、人工湖生态岛、石湾雕塑博物馆,最终抵达南风古灶遗址公园。领学人结合实地景观,讲述从陶瓷废墟到生态绿洲的蝶变故事,生动呈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同时强调新时代青年在其中的担当,呼吁青年践行绿色使命,守护生态未来,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力量。
园区走访探转型,政企协同护绿链
在践行“绿美广东”生态理念、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将目光聚焦于塑料产业的绿色转型。实践队深入佛山顺德,以“中国塑料商贸之都”乐从镇为切入点,走访中国(乐从)塑料世界与德富塑料城两大园区,实地调研企业绿色转型的现状与难题。在与美塑珑、道生科技等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实践队发现中小企业在边角料回收渠道上面临资质企业不足的难题。
为进一步了解政策支持情况,实践队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开展调研。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实践队了解到乐从镇塑料产业以贸易流通为主,生产型企业占比极低,且废塑料加工企业已全部退出,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随后,实践队还拜访了佛山市顺德区塑料协会,了解到协会正尝试通过建立企业“白名单”、依托国企信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等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系统梳理了“政府引导—协会协同—企业实践”的绿色转型路径,为“双碳”目标下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思路。
实践队成员与顺德区塑料协会梁秘书长合影
十八夏乡实践队始终以播撒绿色理念为己任,让青春汗水滴落在石湾公园的陶土间、顺德园区的厂房里、乡村小学的课堂中。实践队用镜头记录生态蝶变,用课堂传递科技兴农,用调研厘清治塑路径,把个人所长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绿色行动。这份脚踏实地的担当,正是“百千万工程”激励青年投身绿美广东建设的生动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