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赴紫阳“推普助农”,赋能乡村振兴

2025-08-17 23:04 来源:中教网    阅读 74
4
分享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号召,以语言之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7月21日至8月3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童语茶香・橘乡播韵”——“1 + 2 + 3 + N”推普助农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及城关镇双坪村等地,开展了为期十余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推广普通话、助力产业发展、传承本土文化等多维度行动,以青春之笔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一核驱动:聚焦普通话推广核心任务

实践团始终将普通话推广置于核心地位。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于社区之家成功建立社区普通话实践教学基地与夜校乡村推普实践基地,为普通话推广工作搭建起稳固平台。

(教老人学习普通话)

(教小朋友读经典红色故事)

(电商技能培训课)

(紫阳培训机构开展普通话培训)

在腊竹村,队员们耐心教老人学说普通话,精心开展“语言心愿”活动,倾听老人们用普通话表达的心愿。同时,充分利用村委会广播,定时播报新闻、村规、村史等内容,让普通话的声音回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在大连村,实践团专门开设儿童普通话课程和经典红色故事朗读课,激发孩子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在他们心中播下语言的种子。此外,实践团还在紫阳培训机构持续开展普通话培训,不断扩大普通话的覆盖范围,使其深入乡村的各个角落。

两线并行:筑牢根基与促进融合应用

根基建设线:系统教学筑牢语言基础

(开展普通话培训课程)

实践团实施“语言共育・家庭共学365计划”,依托实践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群体,在不同场景开展系统化教学。无论是教老人学习普通话,还是为儿童开设专门课程,都充分体现了分层、分群教学的特点。通过构建沉浸式的基础训练体系,帮助学员夯实发音、气息等“四技法”基础,为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筑牢根基。

融合拓展线:语言赋能产业文化发展

(电商技能专题培训)

(电商直播)

实践团积极开展“推普 +”行动,将普通话推广与本土产业、文化紧密结合。在产业方面,实践团为大连村村干部传授直播电商知识,助力他们掌握新的销售技能;与东河村非遗制茶传承人携手,通过直播推广富硒茶,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在文化方面,结合红色故事教学等内容,让普通话成为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实现语言赋能乡村发展。

三链融合:构建语言与发展良性闭环

语言共育链:提升村民语言自信

依托夜校课堂、家庭共学与社区互动,实践团构建了沉浸式全龄段训练场景。从老人到儿童,村民们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对“四技法”的运用,普通话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交流更加顺畅,语言自信也得到极大提升。

文化讲述链:深化村民文化认同

(参观“7.18”抢险救灾展览馆)

结合当地红色遗址、村史馆等文化资源,实践团引导村民用普通话讲述本土文化。在大连村,队员们教儿童朗读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焕古镇,实践团走访乡贤馆、文化焕古展览馆等场馆,鼓励村民用普通话分享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让村民在讲述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产业传播链:增强乡村市场竞争力

(上山采茶)

以富硒茶直播、茶旅讲解等为载体,实践团帮助村民将语言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东河村的富硒茶通过直播推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大连村的直播电商教学让村民掌握了新的营销手段,推动了乡村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使语言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N维赋能:多维支撑乡村全面发展

在文化传播方面,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分享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次众多,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破万,并形成多篇媒体报道,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实践团在焕古镇与双坪村建立实践基地和讲师团,签订长期服务协议,计划开展多次培训和数字普及活动。此外,实践团还计划共建“推普实践课堂”、对接相关平台、撰写研究报告并打造样板村,推动模式推广,为乡村振兴提供多维度、可持续的支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童语茶香・橘乡播韵”实践团的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童语茶香・橘乡播韵”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