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载体,承载着知识传递与能力塑造的双重使命。为此,沈阳二中数学组开展了回归教材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胡玉倩书记、岳强校长携学科专家组、年级主任及各部门领导亲临现场,高一、高二、高三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数学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4月22日,高一年部的三位授课教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在“余弦定理”这一课题上绽放出多元精彩。邵颖颖老师以教材中“解三角形”的内容为钥匙,打开知识探索之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针对解三角形与判断三角形形状这两类教材中的核心问题,邵老师紧扣教材脉络,层层剖析,助力学生夯实定理应用根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材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
赵冰玉老师深入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与数学完美融合,从生活实例中提炼数学模型,用鲜活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热情。通过教材中向量关系数量化、几何关系坐标化及分类讨论三种基本路径,严谨推导余弦定理,再借教材例题变式训练,精准击破学习难点,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凸显了回归教材、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牛大伟老师面向院士班学子,深入钻研教材,深度挖掘定理内涵。他巧妙改编教材中的情景问题,搭建向量知识与余弦定理推导的桥梁,引入高三模拟题拓宽思维边界,最后参加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以生活思考题收尾,为课堂注入满满挑战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无限潜能,充分展现了对教材深度挖掘和灵活运用的教学智慧。
4月30日,高二年部的任庆柱老师、马东坤老师、石莹老师依靠过硬的专业素养与巧妙的教学构思,在“导数的应用”的教学中展现出多样的教学风采。任庆柱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针对学生在导数应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精准锚定教学重点。他精选教材课后典型题目,让 2 组学生分别运用参变分离和含参讨论的方法进行板演,带领学生深入对比两种方法的适用场景、易错陷阱与思维难点。他将主动权交予学生,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纠错,帮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构建起系统的解题思维框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教材中蕴含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马东坤老师则在院士班的课堂上,以教材中的不等式证明内容为切入点,以对数平均值不等式为核心深入探究。她先引入对数平均值概念,并引导学生推导证明,带领学生构建起均值不等式的思维导图,又结合经典例题梳理多种证明路径,聚焦极值点偏移考点深入分析。最后,她以高考题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灵魂十问”,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从教材知识出发,拓展对导数应用的探索维度,让学生感受到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石莹老师的课堂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知识进阶之旅,始终围绕教材展开教学。他以课前布置的源于教材的习题为引,带领学生回顾导数应用的基础内容,夯实知识根基。随后,他对习题进行巧妙变形,这些变形题紧密围绕教材知识点,又浅入深地引出不等式恒成立等重难点问题,并系统讲解多种解法。他将例题与课前习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领悟举一反三、由易到难的学习诀窍,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提升对导数应用的掌握水平,充分体现了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导数知识。
4月 30 日下午,胡玉倩书记、岳强校长等多位领导与高一、高二数学组全体教师趁热打铁,结合本次活动的六节课程,以“回归教材”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六位授课教师依次介绍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程的设计思路,随后多位教师积极发言,从教学设计、课堂把控、板书设计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胡玉倩书记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进行了总结性讲话。她强调,回归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回归教材到底要回归什么、怎么回归,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她指出,回归教材就是要回归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读教材、用教材例题的阶段,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此次同课异构研讨课,不仅是教师对教材深度解读与创新实践的生动展示,更是一场思想的交流与升华。每一堂课都凝结着对教学的热忱与匠心,为数学学科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未来,我校将持续深耕教研沃土,开展更多高质量教学研讨活动,全力推动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让数学课堂绽放更璀璨的智慧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