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5月6日讯(通讯员 张春艳)2025年5月6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月”“朗”说文解字双师课堂在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实验小学精彩上演。线上主讲教师孔明教授与线下辅导教师张春艳老师默契配合,带领学生们穿越千年时光,探寻汉字“月”“朗”背后的文化密码,让古老的汉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线上云端,溯源汉字千年演变。课堂中,孔老师从“月”“朗”的字形演变、基本含义、神话传说、书写与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聚焦“月”字,孔老师从甲骨文讲起,那弯弯的月牙形状,宛如夜空中最温柔的弧线,生动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直观认知。金文时期,“月”字中间多出的一点,仿佛是古人对月亮盈亏变化的细腻捕捉。随着历史的推进,篆文、隶书、楷书依次登场,“月”字在笔画的增减与结构的调整中,逐渐定型为如今熟悉的样子。在讲解“朗”字时,孔老师深入剖析其形声结构。以“月”为形旁,不仅点明了与光明、明亮相关的语义范畴,更承载着古人对月亮皎洁之美的赞美。声旁“良”则赋予了这个字读音,二者巧妙结合,诞生了“朗”这个充满诗意与活力的汉字。孔老师还巧妙引用 “月朗风清”“朗朗乾坤”等经典成语,让学生们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朗”字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线下互动,点燃学生求知热情。线下课堂里,张老师化身文化使者,通过故事讲述、画画等多元形式,将抽象的汉字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在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时,张老师声情并茂,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神秘而浪漫的月宫仙境之中。
双师合力,共育汉字文化新苗。此次双师课堂的成功举办,得益于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与优势互补。孔老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系统的汉字知识讲解,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张老师则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此次“月”“朗”说文解字双师课堂是学校弘扬汉字文化、创新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双师课堂,深入挖掘汉字文化内涵,让古老的汉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