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中学频道 > 中学动态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三新”助力,雁阵协同——重庆市领雁工程初中历史教研活动在求精中学隆重举行

2025-04-18 08:08 来源:中教网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阅读 5.6千
260
分享

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初中历史卓越课堂建设,2025年4月10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领雁工程初中历史项目学校2025年春季教研活动”在重庆市求精中学举行。来自全市第三期、第四期及2024年新领雁工程初中历史项目的负责人、教师代表、区县教研员齐聚一堂,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简称“三新”)核心要求,共探基于课程方案创新、教材内容重构、教学方式变革的历史教学创新路径,为新时代育人目标注入活力。

▲活动现场

“教育正经历深刻变革,课堂作为教育核心阵地,亟需从传统模式向‘卓越课堂’转型。”求精中学校长邹安宇致辞表示,求精中学始终将课堂变革视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教师成长,助力教师从“知识传播者”转型为“探索引导者”,为每位教师打造专业发展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求精中学校长邹安宇致辞

教研活动以求精中学方锐老师的研讨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拉开序幕。方老师以“唯物史观”为引领,通过文献史料、地图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与影响,剖析戚继光抗倭的家国情怀。课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史料实证、跨学科讨论等环节,深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复杂性,展现了“问题链驱动+情境化体验”的卓越课堂范式。

▲与会人员观摩研讨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历史教研员李恩泉高度评价《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价值。她指出,研讨课堂通过真实性、复杂性的情境创设,如文献史料研读、地图对比与小组合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真正实现了“历史学习在情境中发生”。

▲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历史教研员李恩泉点评研讨课

重庆市教科院教科所所长余朝元的微讲座,进一步强化了理论支撑。他指出,卓越课堂需要确立卓越的教学目标,老师卓越的教,学生卓越的学,最后取得卓越的教学效果。他高度评价方锐课堂中“以史料为基、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注重“古今贯通”与“家国情怀”培育的历史课程育人功能,体现了对卓越课堂的追求。

▲重庆市教科院教科所所长余朝元开展微讲座

项目学校交流环节,求精中学项目负责人王梅系统梳理了“三新”融合实践的经验。求精中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发了“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历史教学创新模式,如《唐诗中的历史》融合文学与史学,通过诗史互证培养学生多元视角;《热辣火锅,滚烫生活》链接本土文化与学科实践,让学生在探究重庆火锅历史中感悟社会变迁。在作业创新实践方面,推出“历史漫画”“历史小论文”“数字文创设计”等分层作业,并建立“三维评价量表”,通过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反思与创造力。此外,基于历史学科开展红色教育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也是求精中学历史卓越课堂建设的亮点。

▲求精中学项目负责人王梅交流项目成果

此外,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广益中学、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等项目学校代表也分别分享了跨区域教研与城乡联动帮扶经验。南岸区迎龙中学以“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为核心,推动薄弱学校课堂变革,助力青年教师在全国赛课中崭露头角;重庆广益中学通过搭建历史课程资源的云平台、整合微课史料包及实践活动案例,促进四校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万州教师进修学院通过线上联合教研、线下实地观察,构建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机制。这些实践彰显了“雁阵协同”的辐射效应,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参考。

▲项目单位交流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专家陈子斌,为技术赋能教学提供新视角。他在讲座中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构建沉浸式历史课堂,通过虚拟场景还原等技术案例,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新思路,强调信息化手段在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生参与度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专家陈子斌

此次教研活动既是领雁工程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求精中学迈向“卓越课堂”新征程的起点。求精中学将继续以课标为“航向标”、教材为“施工图”、课堂为“试验田”,为培养“有历史视野、有中国情怀、有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