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3月7日讯(通讯员 万伊宁)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近日,“瓷魂承古韵,智艺绘新篇”实践队赴景德镇展开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体验、博物馆探访及匠人交流等方式,沉浸式感受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之道。
初识陶瓷艺术:从零开始的拉坯体验
在景德镇DIY陶艺馆,实践队员们纷纷体验陶瓷制作技艺。队员黄志源初次接触拉坯机时,满怀期待,却因掌控不当导致陶坯塌陷。但经过不断尝试,他逐渐掌握了控制力度和速度的技巧,终于塑造出一件较为完整的陶坯。他感慨道:“陶土有自己的‘脾气’,唯有耐心倾听,才能将其塑造成形。”另一位队员谢娉婷则体验了青花瓷绘制。她回忆道:“起初,手抖得厉害,线条歪歪扭扭。但调整心态后,笔触逐渐流畅,最终完成了一幅梅花图案,仿佛与瓷坯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图为实践队员于2025年2月7日所拍摄的陶艺体验现场。谢娉婷摄
走进博物馆,触摸陶瓷千年脉络
实践队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沉浸式了解陶瓷发展历史。馆内象征制瓷72道工序的铜像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生动展现了景德镇悠久的制瓷技艺。展馆内的“青蛇献福”瓷雕、“白蛇”瓷塑等展品,将陶瓷艺术与生肖文化巧妙融合,彰显出陶瓷艺术家们的创意与匠心。
随后,队员们来到古窑民俗博览区,近距离观摩柴窑烧制过程。烈火熊熊燃烧,匠人们小心翼翼地操控火候,让陶坯在窑火中完成蜕变。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这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赋予了陶瓷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此外,队员们在古窑民俗博览区还观看了拉胚、印胚、雕刻、彩釉等工序的展示,并亲手尝试了部分工艺。队员万伊宁表示:“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文化理解与创新能力上,这种全方位的修养正是传统工艺能够传承下去的关键。”
图为实践队员于2025年2月8日所拍摄的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品。胡侃摄
匠心传承:老匠人与新青年的对话
在古窑民俗博物馆,实践队成员们还拜访了一位从业五十年的老匠人。她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陶瓷制作流程,并亲手示范绘制工艺。她坚定地表示:“坚守传统工艺的精髓,才能烧制出有灵魂的瓷器。”
在此期间,队员们还结识了一位年轻陶艺师。他的工作室充满现代气息,作品巧妙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他认为:“陶瓷艺术不仅要坚守传统,更要勇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陶瓷。”
通过与老匠人和年轻陶艺师的交流,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于2025年2月8日所拍摄的老匠人手工绘制陶瓷作品。朱雨杉摄
探寻瓷都新地标,感受陶瓷艺术创新
队员们走进陶阳新村与陶溪川,感受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融。在陶阳新村,街巷间琳琅满目的陶瓷制品令人目不暇接,实用的餐具、精致的摆件,展现着陶瓷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夜幕下的陶溪川,则充满创意与活力,年轻艺术家们的陶瓷作品兼具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为陶瓷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可能。
从陶阳新村传统与生活的融合,到陶溪川现代与创新的碰撞,陶瓷技艺传承创新的轨迹清晰可见。相信未来,陶瓷技艺会不断前行,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于2025年2月8日所拍摄的瓷器作品。黄志源摄
校园宣讲:传播陶瓷文化,共筑传承之路
元宵节过后,实践队员危勒乐走进江西省南昌二中,向高中生们分享景德镇之行的所见所感。他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讲述陶瓷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智能温控变色陶瓷杯、3D打印陶瓷雕塑等创新作品,引发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队员们耐心解答,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陶瓷文化的兴趣。实践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文化传播活动,让陶瓷艺术的魅力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
此次景德镇之行,让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投身陶瓷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于2025年2月13日所拍摄的校园宣讲现场。危勒乐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