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9日讯(通讯员 姚芊)多彩的植物世界和有趣的生命科学知识“走”出了书本、“跃”进了乡村教室,7月9日至13日,亳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科普筑梦 一‘童’前行”暑期“三下乡”支教团走进谯城区十河镇梅城小学,与乡村留守儿童一起探寻生命科学奥秘。
图为支教团队合影留念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哇!显微镜里细胞世界真的太奇妙了”、“原来我们的眼睛和相机成像是一样神奇呀”、“DNA就在我们身体里呀,手工课真的太有趣了”、“我要改掉不讲卫生和长时间看电视的坏习惯,因为那真的对我们身体不好”……梅城小学小朋友在上完志愿者们带来的专业课程后都一脸兴奋地说到
图为科普大讲堂实践成果展示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初次抵达梅城小学,实践团志愿者拎着大包小包的科普教具和手工材料刚踏入学校大门,一群孩子就围了上来,“大姐姐大哥哥,你们这是拿的什么啊?看着挺有趣、挺好玩的,我们都没见过,能给我们讲讲嘛?”面对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睛,实践团成员个个化身科学老师,便投入到接下来的科普支教活动中。
图为志愿者在科普授课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瞧,好漂亮细胞宝宝啊”,孩子们一边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一边睁大好奇的双眼高兴的惊讶道!“这跟刚才科学家老师们给我们展示的模型差不多,我们是第一次看到细胞,真是太神奇了”。原来,志愿者们事先准备好了植物细胞模型、显微镜及制作好的细胞载片,课堂上教孩子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探索微观世界。此外,志愿者们以“豌豆生长动画机”演示、“玉米标本图卡”制作、“绿豆组培实验”的方式,为孩子们科普粮食植物生长奥秘,让孩子们感受“粒粒皆辛苦”不仅有农民伯伯的劳苦还有“豌豆妈妈、玉米妈妈、绿豆妈妈们”的努力生长,帮助孩子们养成节约粮食和保护植物的意识和习惯。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探索细胞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图为志愿者在农田实践教学,宣传节约喂食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今天我们讲DNA的奇妙世界”,话音未落,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问道:“DNA是啥,它在哪里?神不神奇呀?”带着孩子们的疑惑和求知欲,志愿者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基因小课堂”,讲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沃森与克里克发现DNA”等科学小故事,为孩子们科普基因知识。那“DNA到底长什么样呢?随着孩子们的继续发问道,志愿者们便开始与孩子一起开启探索课堂,手工制作DNA模型,帮助孩子们感受DNA双螺旋的结构奥秘。接着,志愿者继续科普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别人会说我们像爸爸或者妈妈,这个跟DNA有关系吗?”伴随着孩子们回答,志愿者们科普到“DNA信息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独特而珍贵,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很像我们的父母”。告诉孩子们要深爱自己的父母,更要敬畏生命。
图为孩子们手工DNA模型成果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我实在憋不住了,捏住鼻子和嘴真的很难受”,话音未落,四年级的路子航便松开了捏着鼻子的小手,原来志愿者们正在以“捏鼻捂嘴憋气”实验体验的方式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进行科普,是孩子们明白了只有正常气体交换,我们人类才能正常生活。话锋一转,“设想一下,如果不慎落水了会怎么样?”孩子们思考片刻齐声答道“溺水就呼吸不了,还很可能会丢了性命的”。看到欣慰的答案,志愿者们继续科普到:“溺水会有大量水藻、草类、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死亡,希望大家不要到河边玩耍,谨防溺水”。随后,便为为孩子们科普起了溺水抢救和急救知识。
图为志愿者在科普急救知识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看着电脑屏幕上苹果、面包发霉腐烂的样子,在座的孩子们心中一颤”,志愿者问到“好端端的苹果,为啥会发霉腐烂呢,腐烂了大家还能吃吗?”教室里的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举手回答到“发霉的食物是有毒的,吃了会生病的,我在我们家就见过发霉的花生和馒头”。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志愿者们便开始科普起了霉菌知识:“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可以导致花生、馒头、小麦、橘子苹果等蔬菜水果腐败发霉,并产生毒素,因此,霉菌污染的食物就不能再吃了,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图为志愿者在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有一种爱,叫双向奔赴,你没有感受过,就不知道爱的那么纯粹”。离别之时,一张张明信片、一袋袋蔬菜、一包包零食、一行行祝福语,都在诉说着志愿者和小孩子连日来的温馨与浪,他们的眼睛里都像是扬入了沙尘一样,炙热的泪水充斥在脸颊之间,挽手拥抱流涕。
图为离别时孩子们赠送的礼物和祝福 中教网通讯员 姚芊 供图
至此,短暂活动已束,但一个共同的念头在我们亳院志愿者们的脑海中盘旋:要把这一份“热爱和执着”、“希望和梦想”延续下去,用心唤心,用心陪心,奋力托起孩子们的科学梦,接续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