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下午,兰州大学知行兰韵团队在兰州市西果园小学开展了第三场乡村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活动由在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炎炎烈日下,兰韵团队的成员经过一个多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来到了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的西果园小学。
图为前往学校途中的景色。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一、激活智慧的火花——人工智能知多少
孩子们的目光热切聚焦在电子白板上——他们即将开始一节不同寻常的课程。来自信息院的李尚泽同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今天,孩子们将踏上一场未来科技的奇妙之旅。
李尚泽调整着设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内容。一张世界地图映入眼帘,上面布满了点点灯光,代表世界各地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孩子们的眼睛被这些星星点点所吸引,好奇心驱使他们想要探索这个未知的领域。
“在你的心目中,人工智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课程开始前,李尚泽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抢先举起了手:“可以做像人一样的事情。”
图为李尚泽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是的。”李尚泽赞同地点点头。“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老师的话引起了一阵兴奋的低语。老师开始解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描述这人工智能的原理和运用。为了更直观地展示AI的魅力,老师播放了几个视频,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如何在各个领域帮助人类。
图为李尚泽在授课。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课程结束时,李尚泽带领孩子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新发现,有的孩子惊叹于AI技术的无限可能,有的则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思考。尽管只是短短一节课,但种下的科技种子,将来定会开出璀璨的花朵。
这节人工智能课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这片星光灿烂的科技天空中,孩子们的想象之舟已经扬起帆,准备驶向知识的海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点亮智慧的灯塔——有趣的经济学知识
图为邓根兰在书写板书。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经济学”这个名词或许让人听着有些遥远,教室里的孩子们正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等待:这节课到底会讲什么呢?
来自经济学院的邓根兰进入教室后,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将自己与孩子们的距离拉近。
课程伊始,老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认为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观察。接着,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老师引入了基本的经济概念。
图为邓根兰用简单游戏引入经济学基本概念。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时,老师让同学们尝试着举例。老师用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供需法则。一个关于沙漠中水的价格增长故事让孩子们理解了当市场上某种物品稀缺时,价格会怎样变化。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于市场波动的看法和理解。
第一部分结束后,老师询问了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概念的理解以及不懂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惑,邓根兰老师则耐心地解答,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理解。
图为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举手。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在第二部分,老师进行了大量举例,同时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知道的类似例子。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他们开始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经济学的影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
邓根兰老师不只是进行理论讲解,还将游戏融入到教学课件中,让孩子们深度参与课堂,寓教于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一形式。甚至有其他班的孩子在门外驻足。
图为学生们在白板上进行知识问答游戏。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图为其他班级学生被吸引,在门外听课。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第三部分,老师让他们根据经济学名词的标题进行联想,这个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经济学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经济学之旅。他们不仅学到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这节课教会了他们如何聪明合理地消费,如何理解和影响经济活动,这些知识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折纸课堂:蝴蝶翩翩与百合绽放的艺术创作
在明亮的教室里,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洒在了整齐排列的桌椅上。孩子们围坐在桌子周围,眼睛闪烁着对即将开始的折纸课的期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创造力的火花。
王洋洋老师首先展示了一些已经完成的样品,色彩斑斓的蝴蝶和优雅的百合花立即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老师细心地展示每一个步骤,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节奏。
图为王洋洋教授蝴蝶折法。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首先要折的是蝴蝶。孩子们跟着老师一步步折着,将方形纸张对折成三角形,然后再对折成更小的三角形。有时,有的小手会迷糊,老师便会走到他们的面前,耐心地帮助孩子们调整。随着一只只惟妙惟肖的蝴蝶轮廓逐渐成形,孩子们都兴奋不已。
图为王洋洋指导学生折纸。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百合是周边许多农户的支柱产业,就连学校的院墙都写着对孩子们“像百合花一样”的祝愿。第二项折纸内容——百合花,因此也有了别样的深意。孩子们仔细聆听,观察老师的示范,小心翼翼地模仿。不一会儿,一张张纸片在孩子们的手中逐渐变成了精致的百合花。
在折纸的过程中,教室里充满了窸窣的声音和孩子们间或的小声讨论。每当有孩子率先完成,总会引来一阵欢呼和欣赏的目光。老师走动在孩子们之间,不时提供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程接近尾声时,老师邀请孩子们举起作品一同合照。孩子们高举起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
图为学生们课下合影。知行兰韵团队 蒋楚悦 摄
随着铃声的响起,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但他们手中那些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将成为他们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从一张纸开始,通过巧手和无限的想象,可以创造出美丽和奇迹。
折纸课不仅教会了孩子们手的技巧,更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折纸的蝴蝶和百合花,就像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即便在最简朴的原材料中,也能找到美的存在,展翅翱翔于无限的天空之中。
在这一个下午,团队成员与孩子们相约西果园小学,共赴一场奇妙的旅途。未来,知行兰韵团队将坚持与西果园小学的孩子们一同成长,为爱上色,书写我们的独特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