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是山东大学的定点帮扶地区。今年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服务确山的第七年。朝朝夕夕,寒来暑往,一批批志愿者,一届届研支团,前赴后继,砥砺前行,用心用情演绎着助力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的青春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爱、关于成长,温暖而深刻。
图为和六年级学生合照。中教网通讯员 张熙 供图
支教初心
从小在西部地区长大,我深知教育振兴对发展落后地区的重要意义,十分期望能有机会到乡村学校的讲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去帮助更多人,就像我曾经被帮助过。2022年9月16日,我毅然放弃综合赋分直接推免研究生的资格,选择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从乌鲁木齐到驻马店市确山县3200多公里,2023年8月22日,我乘着绿皮火车历时33小时的长途,窗外风景从荒漠变成高山,再到平原映入眼帘,景色新奇变幻,生出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薪火相传
“第一届河南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投身社区脱贫攻坚工作。” 来到确山不久,山东大学驻老臧庄社区时任第一书记宋尧玉带领我们深入各个村民小组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向我们讲述着历届研支团艰苦奋斗的故事,叮嘱我们牢记服务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
开学前,我临危受命,担任老臧庄小学六年级数学和英语教师,成为学校首位教授六年级数学的研支团成员。
“大家好,我是张熙,来自山东大学……”孩子们立刻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说着,“老师,我们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山大的老师!”“我用小本子记着每一位山大支教老师的名字”。孩子们急不可待地喊出每一位山大老师的名字并描述他们的样貌。面对着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我默默立下决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守护好我们的孩子们。
教学相长
“如何应对小升初阶段教学任务?”这是摆在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之小升初繁重的各项工作,这些对初登讲台的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也总会担心我是否能够胜任,学生们上课能不能听懂、考试能不能考好……然而,意外得知理科天资聪颖,但英语较为薄弱的小昊,对家人坚定地说,“我不需要课外补习,我相信我可以和张老师学好英语。”这天然的信任给了我无穷的动力。
为了能够当好一名小学毕业班老师,我主动向身边的老教师求取经验,积极研读教材,课下总结归纳题型并整理成学习讲义。为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我根据孩子们的特征和意愿组建学习小组,逐渐让课堂成为学习与展示的舞台;为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会和孩子们比赛写试卷,采取“积分制”,将回答问题、展示作业等设置不同积分值,并在每一阶段的考试前和孩子们约定分数,给“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举办别开生面的颁奖仪式,发放奖状奖品。
图为给学生举办的颁奖仪式。中教网通讯员 张熙 供图
通过书信交流,我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总成绩全县前100、多次全乡第一的小华说“谢谢老师带我去山大游学,我要继续努力,成为您骄傲的学生”,腼腆的小洋说“张老师,您是我遇到最好的老师之一,我希望您能一直教我”,可爱的小宇说“谢谢老师的帮助,以前英语80分,我只能考20分左右,现在我能考到50多啦”。小佳、小萍和小艺会用心而工整完成每一项作业,不擅长数学的小振、小楠和小婧在不断努力下突破了及格,好动的小鑫和小祥会努力而专注的听课。孩子们都在逐渐地进步,班级学生总分位列全乡第一,数学优秀率到达了50%,英语均分由全乡第五进步至全乡第一。同时,我也惊讶于自己在这些孩子们的影响下获得的成长,让我更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牵着蜗牛去散步,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看到了漫天的星斗”,我坚信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也愿意陪着我的小孩们慢慢进步。
双向奔赴
随着每日的接触,我与这些简单纯真、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仿佛都在彼此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成为了彼此心中的牵挂。我逐渐习惯于提前进教室跟他们聊聊日常,陪他们做课间操,中午与他们一起学习。“老师,小玮总是在家里念叨你,说数学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哥哥一样。”我总是喜欢和学生家长交流,也因此一次次惊喜地发现我在孩子们心里竟如此重要。
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群孩子并不像我预想的那样沉默寡言,相反,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直接而热烈。不知道从何时起,讲台附近的座位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香饽饽”,孩子们也会因为忘记一项小作业,突然扑到我的怀里大哭不止;会在校园里寻找最心仪的落叶署上名字送于我;会在周末来校园陪伴我,并给我送来自家种的蔬菜;会在过年时给我发语音“老师,新年快乐”;会在学生餐厅围着我一起吃饭;会将我的每一句话熟记在心,抢着给我帮忙,在眼神里写满对我的爱意。
图为和学生一起在餐厅就餐。中教网通讯员 张熙 供图
最出乎我意料的是,三月的某天,我像往常一样走向教室,但孩子们却兴奋而又迅速跑进地教室,待我走进教室,孩子们蜂拥而至送给我糖果与亲手做的生日贺卡,霎时让我沉浸在幸福和感动中。
支教是我和孩子们的双向奔赴,不仅仅是我将爱传递给孩子们,孩子们也在不断地用爱治愈着我。谢谢孩子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包容,在确山的日日夜夜里,与其说是我在陪伴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陪伴我,因为你们,我在确山的四季温暖无比。
梦想发芽
“哪位同学想考入山东大学啊?”伴随着一声声“老师,我我我”,全班学生都迫不及待地齐刷刷举手,这基本会出现在我们每位研支团老师的课堂。因此,一届届研支团都在用心地给孩子们讲述山大的样子,在为将孩子们带到山大校园不懈努力。
在母校山东大学和确山县的支持下,2023年11月底,18名服务学校师生代表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第三届“从大山到山大”游学之旅,前往山东大学济南、威海、青岛一校三地,全方位感受大学氛围,体验广阔世界的新奇与精彩。第一次乘坐高铁,第一次接触智慧机器人,第一次拥抱大海,第一次近距离感知心中神往已久的大学……孩子们的很多“第一次”,都在这次游学中实现。
“老师,这次回到母校之后,您有什么感想啊?”在回去的路上,孩子们望着窗外一帧帧流动的风景,小声地问我。我沉思良久,“希望你们都可以圆梦山大。”后来,小昊给我看他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山大,以后为家乡和社会做贡献,这是我现在的一个新梦想。
图为学生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机器人互动。中教网通讯员 张熙 供图
我和伙伴们也在不断努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通过“山东大学课堂走进确山校园”系列活动,将院士课堂、心理健康、红色宣讲、传统文化、急救知识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协助社区“五星”支部建设工作。
四季温暖
由于冬季不供暖加之连续出现强降雪天气,今年确山的冬天很冷,老臧庄小学水管被冻住了近两个月,我们的饮用水需到附近的井中取用,为了节约用水,便融化积雪获取生活用水,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没遇到过了。
但是这个冬天,这个四季,因为爱,格外温暖。
“你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般,出门在外不容易,有困难一定要联系我们。”母校山东大学、确山县、老臧庄社区的领导老师以及服务学校老师们、门卫阿姨、食堂大爷对我们宽厚的包容、无私的帮助以及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我们在确山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暖。更是有幸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我们彼此关心与牵挂,每周一次的聚餐是我们之间情感的纽带。在确山的日子里,我们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后盾,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
支教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一眨眼支教生活进入倒计时。我时常在想,一年时间太短,作为支教老师,或许我们无法向孩子们传递全部的知识,无法彻底消除迷茫,但我们能带去对知识的敬畏和热情,给予他们追逐梦想与奔赴远方的勇气和力量。而一年的时间也可以很长,我们可以努力在他们的心中,慢慢埋下梦想的种子,一届一届研支团共同守护梦想花开。
世间万物都会褪色,但是孩子们在我们心中,如仲夏繁茂,永不凋谢。期待着若干年后,能够收到来自孩子们的讯息,上面写道:“老师,成长的道路上,我在努力地帮助更多人,就像我曾经被帮助过。”这将是我最大的骄傲和幸福。(通讯员 张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