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小学看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天津市宁河区俵口镇兴家坨小学 | 传统节日之小年科普

2024-02-02 13:04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俵口镇兴家坨小学    阅读 5.6万
74
分享

腊月廿三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年,也称为“祭灶、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等等。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中国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在这天,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一、小年习俗

1.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2.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俗话说“小年到,里外扫”。小年这天,家家户户要打扫环境,干干净净迎春节!在南方,这叫“扫房”;在北方,这叫“掸尘”。
这一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扫尘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通通驱散。

3.贴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4.吃灶糖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作为灶糖代表之一,“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此外,民间还有吃饺子的传统,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南方,爱吃糯米制品的人居多,做年糕、吃年糕是很多地区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年年高”,象征着生活和事业一年比一年好。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区还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用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制成,在小年这天食用,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二、小年传说

传说灶神原本是天宫里的御厨,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寿,灶神做了好多美食,众神仙吃的津津有味。做最后一道甜点水晶菊花饼,他做的实在是太诱人了,竟忍不住自己全吃光了。玉帝等了半天不见甜点,才知道灶神自己全吃光了,于是气呼呼的把灶神贬下了凡间。可是新来的御厨,做的食物总不合玉帝胃口。李天王献上一计:“您找个理由,让他一年回来一次不就行了。”于是玉帝下旨:“念其往日功劳,封他为灶神,记录民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庭向我汇报。”从此,灶神变出无数个分身,端坐千家万户的灶房,兢兢业业地工作。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三、小年诗词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人间逢小年,所求皆如愿;

过小年,迎大年,人间至味是清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