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月30日讯(通讯员 徐嘉)——
体育肩负着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崇高使命。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体育、美术及音乐等学科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旨在应对“应试压力”和实现“全面发展”的挑战。新课标实施之后,中小学体育课程时长亦有所增加。在确保体育课程全面开设、充足实施的基础上,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技能、体能、游戏等多形式的社团服务课程,并构建校级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体育课程的整体质量。
每周二、三、四的下午第三节课以及课后服务时段,加上周五的社团活动,该校共计开设四次足球课程。聘请专业足球教练为二年级学生进行足球基础启蒙教学。学校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保持密切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体育课程设置以及课后服务社团内容,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
该校的体育特色课程丰富多样,涵盖了足球、篮球、羽毛球、啦啦操、拉丁舞、游泳、田径、武术、国际跳棋等众多项目,既包括非遗地方特色的武术,也有全市首次推出的游泳教学课程。搬迁至新校区后,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的体育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也间接推动了特色体育课程的落地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学校紧抓机遇,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协同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内外兼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编制内体育专业教师为主,辅以外聘形体、舞蹈、特色课程专业教师,同时借助体育专项人才和家长资源,丰富了校园体育教学团队。
在严寒的冬季,篮球场上孩子们仍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曾任华中路第三小学副校长的退休老教师韩卫民阐述,初到该校时,学校并无完善的体育项目,操场设施简陋,训练条件有限。然而,这位科班出身的体育教师见证了学校的高速发展,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这些孩子。他认为尽管这所学校的留守儿童占比较高,但孩子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拼搏精神。在体育课、体育社团以及大课间等特色课程的推动下,华三的学生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展现出勃勃生机。虽然已经退休,但韩卫民老师仍保持着良好的身体条件,他自发回到学校,参与社团篮球课程与孩子们一同训练,助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关键要素。然而,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距离渐远的影响,非遗项目面临传承难题。为了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热爱与兴趣,安庆市的多所学校尝试将非遗项目融入课后社团活动。其中华中路第三小学的武术社团采用安庆市非遗传人“怀宁谢家棍”第九代传承人谢忠赤改编的简化棍法,传授给小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孩子们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增强文化自信。2022年的社团展示活动中,武术社团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列队整齐,练习武术,强劲的动作和响亮的呼喝声令人印象深刻,赢得了家长的赞叹。
除却上述各项,羽毛球运动堪称该校之传统特色。2020年,前中国羽毛球队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张宁,特地莅临该校推广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她与师生亲切互动,对学校羽毛球社团训练进行现场指导,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自那时起,羽毛球社团便成为学校历久弥新的热门体育社团,报名人数每每饱和。
该校秉持着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健康体魄和积极心态的原则与追求,于2021年通过采购课程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场地,借助外部资源合作共赢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游泳课程。在未增加政府投入和家长负担的前提下,利用周边游泳场馆,为周五特色社团活动提供免费游泳课程,做好全市试点工作。
在专业游泳教练的指导下,每期均有四十多名小学生从熟悉水性开始,逐步进行憋气、蛙泳等基本动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收获颇丰。如今,该校的游泳社团在各级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以杨筠心同学为代表,在省级游泳比赛获得冠军的优秀后备人才。
据了解,华中路第三小学实施“3+1+1”的体育课程模式。其中,“3”代表每周设有三节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体育课程。第一个“1”是根据各年级学生特性所设计的体育校本课程,第二个“1”则是周五为学生自由选择的社团体育课程。涵盖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跳绳、啦啦操、拉丁舞,以及武术、游泳等多种特色体育社团,满足了同学们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今华中路第三小学的体育特色课程犹如百花竞放,充满魅力。该校积极深入探索体教融合的发展路径,引导和协助青少年实现文化学习质量与体质健康水平的协同提升,让他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增强素养、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