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是一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是民国奇人张静江、散文家徐迟等人的故乡。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明清时期的名胜古迹,感受到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还可以品味到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南浔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南浔段和南浔古镇被一同列入。南浔附小就是在这样一座千年小镇上孕育而生。学校一直致力于让南浔更多的青少年传承家乡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以更加丰富的样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通过融合人文与自然的课程,以课程+活动为载体,不断打造活力型创新型思政课堂。把每一个古老的南浔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浔的前世今生。
4月12日,南浔附小的孩子们在学校润雅书院院长章锦梅的带领下,来到了小莲庄内的嘉业堂藏书楼。把平日里的课堂由室内走到了自然间,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南浔的文化与发展。让青少年了解南浔、爱上南浔,真正把“根”扎入到南浔,一起保护和传承南浔文化。
嘉业堂藏书楼是南浔最具文化氛围的地方之一,始建于清明嘉庆年间,由当时的富商刘氏家族所建,楼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书籍和文献。在章院长的娓娓述说中,百年前的刘家故事跨越了时空,宛若一副历史绘卷徐徐展开在附小孩子们面前。章院长从“嘉业堂藏书楼”的名字由来,讲到刘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从藏书楼的匠心工艺,讲到南浔人的勤劳与智慧。从藏书楼的书籍种类之丰富讲到了南浔人开放包容的心态,敢闯敢拼勇立潮头的精神。给所有参加活动的润雅书院的学员们上了一次大思政课,孩子们受益匪浅。
的确,南浔文化既是浙江人勇立潮头精神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如何带领新时代的南浔青少年一起来守护与传承,特别是正在为新南浔建设添砖加瓦的新南浔人更快地融入,是下阶段学校应该去努力实践与探究的一个课题。学校也将继续在思想政治育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学校将在思政一体化建设推进工作中,不断与时俱进,实现新突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