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29日讯(通讯员 徐志青)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商学院8名怀揣热爱与热忱的青年学子,组成“青衿致远乡兴团”,以知识为舟,以热忱为桨,分赴江苏南京、常熟、连云港、徐州、淮安,贵州榕江,扎实开展理论宣讲、科技助农、教育帮扶等多元化社会实践。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广袤乡野间播撒希望的种子,点亮信仰的光芒。
聚青春微光,赴乡教之约——南京实践纪实
青衿致远乡兴团的青年们,带着对乡土文化的深情与培育新人的热忱走进江苏省广播电视台公益“快乐”励志暑托班、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乡村故事的讲述人,将代代传承的习俗温度与英雄先辈的精神力量融入生动课堂,让青春活力与纯真童趣相遇,碰撞出成长的火花字。
▲图为实践队公益课程后合影。周子涵 供图。
乡村振兴课:解码乡土新篇 在精心设计的乡村振兴课堂里,成员们运用童趣化语言,为孩子们拆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密码。从家乡田野的特色作物到现代化的农业大棚,从清澈河道的生态守护到乡村旅游的崭新面貌,他们将宏大的“乡村巨变”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听得懂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家乡土地蕴含的无限潜能,理解乡村振兴是祖辈辛勤耕耘与当代青年接续奋斗共同书写的时代答卷题。
▲图为实践队提问孩子关于乡村变化的看法。周子涵 供图。
习俗故事会:打捞时光里的乡韵 乡村习俗课堂开启了一场穿越时光的温情之旅。成员们娓娓道来本地春节贴春联的喜悦、端午包粽子的温情,分享独特民俗活动的历史渊源,如清明踏青的憧憬、中秋赏月的团圆寓意。孩子们在生动讲述中触摸家乡文化的根脉,感受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正是乡土对生活最深情的馈赠。
▲图为实践队提问孩子对乡村习俗的了解。赵文慧 供图。
英雄故事汇:点亮信仰的火种
在“小红星”英雄故事环节,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讲述那些为守护乡土、捍卫国家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事迹。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舍小我为大我”的抉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悄然种下信仰的火种。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渐渐明晰:英雄精神永存,正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守护家园、报效国家。成员们以青春的实践告诉更多孩子,家乡的土地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更有无限光明的未来,而他们正是接续书写乡兴故事的新生力量。
▲图为实践队提问孩子对责任的理解。徐志青 供图。
“红韵星火 夜游‘四面’”——常熟文明实践行
青衿致远乡兴团怀揣满腔热忱,积极投身常熟市“红韵星火 夜游‘四面’”文明实践活动。该活动巧妙融合红色基因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乡土情感互动与便民暖心服务,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
“蔬”香遇知识:问答换礼暖社区
活动现场,居民们手持新鲜蔬菜来到志愿团摊位,通过抽取题目参与知识问答。志愿者们热情引导,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上前搀扶;面对长者对题目或兑换规则的疑惑,成员们俯身倾听,放缓语速耐心解答,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老人们倍感温暖。答对问题的居民可挑选心仪的卡片玩偶,完成一场知识与温暖的“交换”。这场别开生面的“以蔬换物”活动,不仅巧妙拉近了邻里距离,更以日常蔬菜为纽带,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刻板印象,让知识的传播在欢声笑语中变得生动而有趣。
▲图为实践队参与知识问答活动。孟鑫 供图。
香囊DIY进社区:一针一线传民俗
成员们提前备齐香囊制作材料,耐心细致地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讲解每一步骤。从布料裁剪、香料填充到穿针引线缝合,成员们手把手教学。同时,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香囊在古代驱虫避害、祈福纳祥的寓意与用途,让居民们在动手制作的乐趣中深入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志愿香囊制作活动,不仅增进了社区邻里情谊,更让传统民俗文化在一针一线中得以活态传承和弘扬,为社区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情色彩。
▲图为实践队制作香囊。孟鑫 供图。
守护海岸线,助力生态兴——连云港环保实践“青衿致远乡兴”团队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风景区,积极参与当地组织的“守护海岸线,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环保实践活动,共守碧海金滩,聆听大海的温柔心跳。
连岛作为江苏省著名旅游胜地,碧海金滩与独特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但随之而来的海滩垃圾问题也日益凸显,威胁着滨海生态环境与风貌。志愿团成员身体力行,深入沙滩、礁石和海草丛中,系统清理被潮水推送上岸的各类垃圾,并严格进行科学分类处置。同时,团队积极向游客与居民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调海洋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引导更多人从环保“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行动者”,着力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维护”的良性环保循环。此次净滩行动不仅有效改善了连岛局部生态环境,更在群众心中深植绿色理念,唤醒更多人对海洋家园的珍视与守护之情。
▲图为实践队宣传活动现场。王彤 供图。
“青衿”援建榕江,风雨同舟筑家园——贵州榕江灾后重建
在暑意正浓的七月,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商学院“青衿致远乡兴”三下乡志愿团的青年们星夜兼程,奔赴遭受特大洪水重创的贵州榕江,以参与灾后重建为核心任务。
在洪水肆虐后的街道上,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全力清理垃圾、处理淤泥;主动协助受灾商户挽回损失,并与贵州警察学院志愿者通力合作,全力维护“村超”赛事秩序。他们更是爱心使者,将承载着关怀的瓶装水送至各个角落,汗水浸透衣衫,见证着无私的奉献。青年们的志愿行动为榕江灾后重建注入了一股强劲的青春力量,生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传递了守望相助的温暖与重建家园的希望,让奉献精神在受灾土地上熠熠生辉,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他们的辛勤付出,成为榕江重焕生机、凤凰涅槃的最美注脚。
▲图为实践队与贵州警察学院志愿者合影。肖云天 供图。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干部群众合影。肖云天 供图。
文化下乡润乡土,梨园雅韵暖人心——徐州惠民实践 “青衿致远乡兴”志愿团奔赴徐州乡村,开启了一场以文化为笔、赋能乡土的实践之旅。
为了给乡亲们呈现一场高质量的文化盛宴,志愿团成员提前数日便投入紧张筹备。布置舞台时,他们精确丈量场地,反复调整背景幕布的平整度,精心调试音响设备,力求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都清晰悦耳。同时,成员们精心挑选并协助准备了多部经典戏曲剧目。演出当晚,悠扬的戏曲唱腔回荡在乡村的夜空。互动环节中,志愿者们热情邀请村民登台体验戏曲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传统艺术的浓厚兴趣。这场视听盛宴也吸引了许多孩童参与,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志愿团的青年们将欢声笑语和艺术芬芳送到乡亲家门口,用真挚的情谊献上了一场高品质的文化盛宴。青年们也在身体力行中深化了对乡村的理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让文化振兴的脉搏在乡土大地上强劲跃动。
▲图为实践队与街道工作人员合影。秦若寒 供图。
青春赋能乡土,实践点亮担当——淮安乡村力行 “青衿致远乡兴”志愿团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秉同村,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解锁多样实践场景。
深入田间地头,他们躬身力行化身“新农人”,协助农户播种、除草、收割,亲身体验“汗滴禾下土”的农耕艰辛,深刻领悟粮食从土地到餐桌的来之不易。走访调研环节,他们的脚步丈量着村庄的每一寸土地,与村干部深入探讨产业规划路径,和村民促膝长谈了解人居环境改善的痛点难点,一笔一划记录下乡村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最终凝结成饱含思考与建议的调研报告。惠民活动中,政策宣讲员用亲切的方言,将乡村振兴、医保社保等惠民政策送到村民耳边;健康知识普及则摆起“流动课堂”,为老人测量血压、向儿童普及卫生知识,努力将健康理念融入乡村日常。这些扎根乡土的扎实实践,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青年学子的热情与实干,赢得声声赞许。志愿团成员也在服务中读懂了乡土中国的真实图景,让青春在服务乡村的火热实践中绽放耀眼光芒,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振兴有我”的担当答卷!
▲图为实践队助农。封文怡 供图。
扎根乡土再出发,青春续写新华章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场青春与乡土的深情“双向奔赴”。系列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既是“青衿致远乡兴团”青春足迹的一次生动总结,更是团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全新征程起点。从南京暑期课堂的知识薪传,到常熟夜市的文明新风;从连云港海岸的生态守护,到贵州榕江灾区的重建汗水;从徐州乡村的文化盛宴,到淮安田间的深耕力行——成员们以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昂扬风貌。 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乡教沃土,厚植乡土情怀,让青春力量更加澎湃地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他们将以“青衿”之志,矢志不渝地将青春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上,继续书写更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助力发展的壮丽青春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