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27日讯(通讯员 沈豪锋、徐郭铭)“以青春之我,传文化之脉;以实践之力,筑振兴之基”。2025年9月26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青行筑梦实践团”前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走进梧桐社区,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艾草锤,木锤起落间,触摸着传统养生智慧的温度;步入梅园,汉白玉雕像肃立,“蓄须明志”的故事在耳畔回响,戏韵里藏着的家国气节直抵人心;探访孔尚任故居,黛瓦白墙映着文墨香,《桃花扇》手稿复刻本摊开案上,让先贤文心有了可触的模样;走进酥垚糕点店,队员们学习老师傅揉面制糕,“三光”技法里,品出了乡土美味代代相传的匠心。在这四重文化体验里,实践团在触摸非遗、感悟先贤、探寻匠心中,书写青年与乡土文化共生共荣的篇章。
图为实践队在梧桐社区学习制作手工艾草锤。田方圆 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梅园合影。丁思程 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梅园。陈晨 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孔尚任故居合影。夏含义 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孔尚任故居。缪梓萌 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孔尚任故居。卜子航 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酥垚糕点店。卜子航 供图
此次海陵“三下乡”,实践团在“非遗体验、精神感悟、匠心探寻”中,读懂了“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艾草锤与糕点证明,非遗从不是静止的历史,而是能融入生活、带动经济的“活资源”;梅兰芳精神与孔尚任文心昭示,文化自信绝非空洞口号,而是滋养心灵、指引方向的“精神锚点”。 未来,实践团将以青春为笔,一边走访挖掘泰州非遗故事,开设校园“非遗小课堂”,助力传统技艺走近青年群体;一边协助泰州本土店铺搭建校园推广渠道,让“泰州味”走进更多同学的生活;更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文化支教、非遗知识普及等服务,让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种子在青春实践中扎根。
审核 | 徐郭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