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大路初级中学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倡导以“空间模型先体验、思维闭环伴成长”为基本路径。教师提供可旋转、可对比、可讨论的空间模型,让学生先看见环境结构,再在“观察—提问—验证—应用”的闭环中体会人工智能“感知—理解—预测—行动”的要义;不以术语压人,而以直观启智,以真实问题牵引兴趣,以可复用方法沉淀能力。
模型先行点燃直觉|空间可视引发好奇
课堂开篇,教师呈现走廊拐角与台阶的三维模型、拥挤热力图与路径动画,学生自由旋转、放大、对照,直观分辨“哪儿难走、为何难走”。空间被“看懂”之后,问题自然冒出来:是走最短,还是走更稳?是一味直冲,还是先避强光、绕拥堵?兴趣由此被点燃,讨论随之展开。
观察提问启发思维|验证对比澄清标准
教师只抛三问:你看见了什么、你怎么选、你凭什么。学生用自己听得懂的话说明“拐角、逆光、台阶”与风险的关系,再用“时间、失误、舒适度”等简明指标对比两条路径。数据说话后,同学们懂得:最短≠最优,智能决策必须同时兼顾稳定性、安全性与可解释性。
生活类比贴近经验|校园场景落地应用
导航软件为何建议绕行?扫地机器人为何在桌腿处减速?生活类比把算法落到常识,学生随即把模型迁移到校园:早读前的门口、雨天的走廊、光斑密集的楼梯口……在“观察—提问—验证—应用”中生成三条可执行的通行建议,让空间智能从“看热闹”变成“能管用”。
规范流程守护边界|数据说话形成共识
探究不以“炫酷”为最高目标,而以规范为底座:必要采集、隐私遮蔽、统一命名、可复评测。每一次选择都有记录,每一次改进有依据。师生用同一张评测表对话,让争论从“感觉如何”转为“证据何在”,在理性中达成课堂共识。
复盘迭代持续精进|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项目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以迭代为进步阶梯:从“能跑起来”,到“跑得稳、跑得准、跑得安全”。学生在复盘中追问误差来源、补齐数据短板,把改进意见落实到下一轮采集与验证,并将方法迁移到社区出行、校园节能等更广场景,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立德树人指向明晰|科技强国道路可期
空间模型只是起点,探究学习方为长路。该校将持续以模型为媒、以问题为纲、以规范为尺、以价值为魂,让更多学生在“看见世界—理解关系—做出行动”的过程中,形成面向真实的能力与面向未来的品格:以学促能、以能报国,在强国建设的时代大课堂里书写属于青少年的新答卷。(高洋 灵璧县大路初级中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