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西南大学河南信阳烽火小分队(下面简称实践队)前往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先后走进司马光油茶园与东岳民俗文化村,实地调研当地“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寻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与生动实践。
层峦叠翠接云天,油茶千亩绿含烟。走进司马光油茶园,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实践队员在调研中了解到,该基地以油茶产业为核心,打破传统单一农产品的发展局限,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从满足日常饮食需求的茶油食用油,到延伸至美妆领域的洁面乳、沐浴油、洗发水等日化产品,再到契合健康消费趋势的油茶固体饮料,每一款产品都彰显着油茶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产业链”的跨越升级。
“以前总觉得农产品就是‘种出来、卖出去’,今天在油茶园才真正看到,一棵油茶树能延伸出这么多产业链!”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曾经的油茶树,如今已成为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图为实践队在司马光油茶园合照
随后,实践队前往光山县东岳民俗文化村,探寻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东岳村依托“余粮乡创运营中心”的统筹规划,打造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旅业态。咖啡公路、冷酷火锅、“光的美式”特色空间、美好花海、无动力儿童乐园、民宿商业街、东岳村文化中心等多元场景错落分布,构建起“可观、可游、可体验”的乡村文旅综合体,让游客在休闲游玩中感受乡村魅力。
在东岳村,队员们重点调研了当地特色文化产品体系。以油条挂面、咸麻鸭蛋、信阳红茶、手工麻花、土烧酒为核心的五款文创产品,不仅保留了浓郁的地域风味,更通过创意包装与品牌打造,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蓝莓、桑叶茶、卤药、荔枝干等优质农产品,也借助文旅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特色产品“东岳土烧”
▲图为特色产品“有盐在先”
“这些创意包装和品牌设计,让家乡的味道有了‘高级感’,既保留了文化根脉,又打开了市场销路,这才是‘文化赋能产业’的真正意义。”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东岳村正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引擎”,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在推动“文化赋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亲眼见证了光山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创新性探索。无论是司马光油茶园“茶油+文旅”的生态产业模式,还是东岳民俗文化村“民俗+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光山县的实践让我们明白,乡村振兴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找到‘产业’与‘文旅’的结合点。”队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青春力量,未来继续投身基层实践,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