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当下,提及学生成长,仍有不少人习惯性用“分数高低”画等号,将成长窄化为“成绩赛道”。但对校园而言,真正的成长应是品德、能力、个性的全面绽放。梓潼中学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唯有打破“唯分数论”的局限,构建多元培养体系,才能让每个孩子都长成独一无二的“参天大树”。
成长的根基,要扎在“品德沃土”里。“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分数能衡量知识掌握度,却难测算品德厚度。梓潼中学推行“德育微行动”计划,从“主动问好”“垃圾分类”等小事入手,让德育融入日常;设立“校园文明岗”,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帮助他人中涵养同理心。去年,高二学生小李主动护送迷路老人回家,其事迹被社区点赞,这正是日常德育培育的硕果。反观有些教育误区,把分数当作“硬指标”,把品德看作“软任务”,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有才无德”。这警示我们:品德是成长的“定盘星”,丢了品德谈成长,如同建楼不打地基,终会得不偿失。
成长的枝叶,要伸在“多元天地”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种子”,有的擅长数理逻辑,有的精于艺术表达,有的长于运动竞技。梓潼中学搭建“1+N”成长平台,“1”是核心文化课,“N”是涵盖科技、艺术、体育等20余个社团的特色课程。喜欢编程的小张加入科创社团后,斩获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热爱舞蹈的小陈通过校园艺术节,从“内向女孩”变成舞台上的“发光者”。这种“各展其长”的培养模式,远比“一刀切”的灌输更有生命力。如今流行的“成长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升级”,恰是对多元发展的生动注解。
成长的养分,要来自“家校同频”中。“独行快,众行远。”学生成长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协同的“协奏曲”。梓潼中学建立“家长开放日”“线上沟通群”等机制,定期分享“非分数评价手册”,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习惯养成和兴趣发展。有位家长曾坦言:“以前只问‘考多少分’,现在更愿听‘做了什么事’,孩子反而更自信了。”现实中,不少家庭陷入“唯分数焦虑”,给孩子报满补习班,忽视其身心需求,反而适得其反。可见,家校同频共振,才能为成长注入“双向奔赴”的力量。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成长没有统一模板,更无速成路径。唯有以品德为根、以多元为翼、以家校为基,摒弃“花拳绣腿”的形式主义,多做“真材实料”的育人实事,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向阳而生、逐光成长。(四川省梓潼中学 王永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