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墨守成规”难以为继,“创新突破”方是校园发展的核心密码。不少学校曾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照搬他人模式“全文粘贴”,搞些表面文章“花拳绣腿”,终究难有实质进步。梓潼中学的探索却给出答案:唯有锚定育人本质,在理念、路径、生态上精准创新,才能让学校发展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理念创新是“定盘星”,打破思维定势方能找准方向。校园发展最怕“路径依赖”,总抱着“以前这么做就行”的想法,难免在时代浪潮中落伍。梓潼中学摒弃“重分数轻素养”的旧思维,确立“多元育人、个性成长”的新理念,将“是否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核心标准。比如针对“学困生”,不再是简单补课施压,而是推行“一人一策”成长计划,从兴趣切入激活学习动力;对“特长生”,打破学科壁垒,提供跨领域融合培养。这种理念转变不是“喊口号”,而是融入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正如网言所说“理念对了头,发展不用愁”,理念的创新为学校发展校准了航向。
路径创新是“动力源”,务实举措方能破解发展瓶颈。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落地为可操作、能见效的具体路径。梓潼中学聚焦“教学提质”与“管理提效”两大关键,推出系列“真材实料”的创新举措。教学上,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利用数字平台实现“课前预习精准测、课中互动高效学、课后复习个性化”,去年高三年级学科平均分较往年提升明显;管理上,上线“校园服务直通车”小程序,师生诉求“一键提交、闭环处理”,响应效率较之前提高60%。反观部分学校的“创新”,要么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调整,要么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跟风,终究沦为“昙花一现”。这印证了“空谈误校,实干兴教”,唯有靶向发力的路径创新,才能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生态创新是“稳压器”,协同发力方能筑牢发展根基。学校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需要构建家校社协同、师生共建的良好生态。梓潼中学打破“校园围墙”,牵头成立“家校社教育联盟”: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聘请行业人才担任校外导师、联合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同时,建立“教师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微课题研究基金”,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新方法,去年就有12项教师创新成果在市级获奖。这种“人人思创新、处处能创新”的生态,让创新从“少数人的事”变成“所有人的事”。正如古人所言“独木难成林,百花方为春”,生态的创新为学校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校园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探索似穿石滴水,贵在坚持。它拒绝“花拳绣腿”的虚功,呼唤“真材实料”的实干;远离“官腔套话”的敷衍,需要“咬文嚼字”的精细。唯有以理念为魂、以路径为骨、以生态为脉,持续深耕创新,才能让校园在时代发展中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四川省梓潼中学 刘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