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非遗蜡染润乡土,青春实践助振兴——“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

2025-08-29 23:02 来源:中教网  陈兴 王清燕   阅读 7.8千
255
分享

中教网8月29日讯(通讯员 陈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8月,南宁理工学院“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队,响应国家号召,深入乡村,共赴一场非遗文化蜡染盛宴。

该团队已组建由8名高校师生构成的调研团队,成员具备非遗调研经验的“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来到了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以苗族蜡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开展了文化调研、技艺传承与帮扶活动,用青春力量为非遗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深入调研:探寻蜡韵苗彩的“前世今生”

实践团队抵达后,第一时间与当地工作室、体验管、非遗传承人对接,通过“走访+座谈+记录”的形式,全面梳理苗族蜡染的历史脉络与当代现状。团队成员走访了不同收集蜡染纹样的地方,详细记录了蜡染“点蜡—染色—脱蜡”三步骤的关键技法。

队员们在博物馆中看到了蜡染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听非遗传承人讲述她与蜡染多年的羁绊以及苗族古老传说与蜡染纹样的故事。动听之处,却听传承人对蜡染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表现出担忧,是叹息时代在新老之间的转换是如此之快,同时也对科技与创新力赋予非遗文化新生命的认同,并强调了青年之力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技艺传承:体验学习蜡染技艺

为了深入了解蜡染的传承技艺,以及满足队员们对蜡染这项神秘非遗的好奇,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启了一场蜡染与青年的亲密对话,让队员了解到蜡染这项技艺的匠心。点蜡绘图是勾勒纹样灵魂这是蜡染最核心的步骤,决定图案的精细度与美感。队员们不仅要耐心的进行图案绘制,到蜡染温度的控制,再到染色的均衡,这无一不是对团队成员们的一场挑战,经过复杂的工艺体系,最后才得到了蓝白交织的蜡染作品。

青春感悟:书写文化振兴的“实践答卷”

在实践的同时,团队成员们进一步认真学习领悟非遗文化的魅力,虽然非遗文化这条路很长,但队员们通过这次三下乡已经深深的被非遗文化所吸引,实践团成员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苗族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第一次看到传承人用蜡刀在布上‘作画’时,队员们被深深震撼了——这不仅是手艺,更是苗家人的文化根脉。”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苗族非遗,利用专业所学为非遗数字化保护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