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民族大学“智汇泾源”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9人,在指导教师王柏岩带领下,深入宁夏固原市泾源县,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及其乡村旅游配套链条,展开深度调研。团队成员实地走访种植基地、养殖合作社、加工车间和特色农家乐,沉浸式感受泾源如何依托独特资源禀赋赋能乡村振兴。
冶家村菌菇:从“致富棚”到“网红打卡地”
泾河源镇冶家村的菌菇种植基地,连片的白色大棚在青山环抱下格外醒目,俨然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掀开棚膜,温润的湿气裹挟馥郁菌香扑面而来——整齐排列的木质培养基上,覆盖的塑料膜精准调控着温湿度,鲜嫩的菌菇破基而出,长势喜人。“这是我们去年新种植的‘明星’榆黄菇,金黄鲜亮,口感鲜嫩爽滑,清炒、煮汤皆美味!”村民自豪地介绍。冶家村采用“抱团发展+统一管理”模式,已形成“种植—采收—初加工”的完整链条。去年,仅菌菇产业就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如今,这些大棚不仅是“致富棚”,更升级为游客体验田园采摘乐趣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亲手采摘,乐享自然。
六盘山中药园:绿水青山滋养的“健康记忆”
步入六盘山镇中草药种植园,实践团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诠释。漫山遍野的黄芪、当归、党参生机勃勃,叶尖露珠折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药香。“泾源高海拔、大温差、富矿土壤,是培育道地药材的天然宝地。”负责人介绍,园区已成功培育10余种优质药材,并创新开发中药香囊、药膳食材等文创产品。游客可沉浸式参观种植、学习药理知识、选购特色产品,将“泾源中药”这份独特的“健康记忆”带回家。实践团成员现场记录药材生长数据,为后续宣传当地中医药文化及旅游资源积累素材。
龙潭肉牛:生态养殖链动产业兴村
在龙潭村出产入园肉牛养殖示范区,实践团近距离感受了“生态养殖”的硬核实力。标准化牛舍内,健硕的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惬意进食。工作人员手持智能终端,实时监控牛群健康。“坚持‘牧草养殖+科学管理’,我们的牛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响当当的宁夏‘放心肉’。”负责人表示,合作社联合本地农家乐打造了“泾源黄牛肉宴”,更打造了集“养殖观光—屠宰加工—美食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链。游客可一睹现代化养殖流程,并品尝手抓牛肉、牛肉臊子面等特色美味,体验“从牧场到餐桌”的生态之旅。村支书补充道,牛粪经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加工厂日产能达20吨,合作社有机肥外销年收入预计可达60余万元,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六盘人家”农家乐:乡土风情,一站式增收样板
循着整洁的乡间步道,实践团走进冶家村的“六盘人家”农家乐。木质门楼红灯笼高挂,院落里晾晒的玉米、辣椒串与窗台上的野山菊瓶交相辉映,浓浓乡愁油然而生。“食材保证‘泾源直供’,游客现摘的菌菇,半小时就能上桌!”老板热情展示着食材架:刚采摘的青菜、合作社直供的新鲜黄牛肉、封装好的黄芪当归等道地药材一应俱全。院落木桌旁,游客们或品尝香气四溢的“菌菇炒牛肉”,金黄榆黄菇与鲜嫩牛肉相得益彰;或享用汤色清亮、药香淡雅的“黄芪炖土鸡”。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客房爆满,游客更能参与磨豆腐、编竹筐等农趣活动,真正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去年,该农家乐营收突破30万元哩!”老板高兴的说,“夏季避暑+康养住宿”的农家乐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此次深度调研,让实践团师生真切领略了泾源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魅力:菌菇棚中的采摘之乐、农家乐里的地道乡味、中药园内的文化底蕴、黄牛宴上的生态至味,共同构成了泾源乡村旅游的独特吸引力。泾河源镇负责人表示,以中药材、菌菇、黄牛肉、蜂蜜四大特色产业为引擎,农家乐为支点,“产业兴”与“旅游旺”彼此赋能、相得益彰,我们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北方民族大学,“智汇泾源”乡村振兴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