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华南师范大学“丹心筑梦”实践团用文化传承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2025-08-25 17:52 来源:中教网    阅读 923
32
分享

2025年夏天,华南师范大学丹心筑梦实践团的队员们来到了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围绕“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这一核心主题,开启下乡之旅。丹心筑梦实践团队以“传承在地文化、激活文化生命力”为出发点。通过“文化课堂、文化调研、文化传播”三大板块公益夏令营,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土壤中的传播与复兴。

每天天刚蒙蒙亮,百西社区居委会就已热闹起来,丹心筑梦志愿组的课堂小老师们早已忙碌在夏令营的筹备中。为了让本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他们结合西樵镇的特色文化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打磨出一系列 “有料又有趣” 的课程:

(图1-2为服务队成员授舞蹈及剪纸课)

从西樵山一草一木讲起,把家乡生态故事融入趣味互动,让环保意识像种子般在孩子心底悄然萌芽 。孩子们跟着 “小老师”,认识本土植物、了解生态保护意义,用行动守护家乡绿水青山。

(图3为服务队成员授“西BA”篮球课)

(图4为百西社区篮球赛)

当篮球撞上 “西 BA”,热血瞬间拉满!小老师带着孩子们追溯家乡篮球文化,球场上奔跑、传球、投篮,拼搏奋进的精神在一次次跳跃中扎根生长。家乡篮球故事,就这样成为成长路上的生动注脚。

科举往事搭配粤语吟诵,深度挖掘西樵“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平仄韵律间,孩子们跟着小老师,用乡音触摸传统文化温度,让古老格律在童声中流淌出新的生命力。

顶着炎炎烈日,丹心筑梦的同学们穿梭在西樵街巷,高温挡不住他们挖掘文化宝藏的热情。他们坚信 “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于是扎根田野,深入基层,开启了一场场深度的文化对话:

(图5-6为服务队成员采访张桂光教授)

(图5-6为服务队成员与张桂光教授合影)

与西樵镇新乡贤、著名书法家张桂光教授促膝长谈,墨香缭绕间,聆听书法艺术传承故事,触摸传统文化在当代的 “温度” 。一笔一画,都是文化延续的密码。

(图9为服务队成员采访村书记)

(图9为服务队成员走访西樵镇第四小学)

走访村书记、对话老村民,挖掘六祖诞、关帝诞等民俗背后的 “治理密码” 。从民俗活动如何凝聚乡情,到助力基层治理,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路径,在一次次交流中愈发清晰。

(图10-12为服务队成员学习“竹织雨帽”非遗文化)

亲手触摸非遗竹织羽帽,跟着手艺人学编篾、造型,指尖触碰竹篾的瞬间,千年技艺的脉搏在跳动 。从选材到成品,每一步都藏着先辈智慧,让 “传承” 二字不再抽象,而是变成可感温度。

宣传组的同学们则扛起相机与画笔,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传播方式中焕发新生机。他们带着专业设备,用创意为传统文化 “换新装”:

(图13-17为宣传组成员拍摄)

全程跟拍竹织羽帽制作,从选竹、破篾到编织成型,镜头定格每一个精细动作 。让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在影像里 “活” 起来,成为可留存、可传播的文化记忆。

(图18-20为宣传组成员走访拍摄)

面对百西社区传统文物分散难题,队员们化身 “文化导游”,规划趣味研学路线 。把散落的文化碎片串联成线,让游客跟着脚步 “打卡” 西樵,感受乡村文化独特魅力,为乡村旅游添一抹文化亮色。

(图21 为合影留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百千万工程”战略引领下,丹心筑梦实践团将继续扎根文化沃土,用课堂点燃文化认同,用调研探寻文化价值,用传播激活文化新生,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乡村、走进生活、走进人心。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从岁月尘埃里被挖掘、被继承、被传播。“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无数人用脚步丈量、用真心践行的行动。未来,我们将继续奔走在文化振兴的路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撰稿|郑怿轩

编辑|朱晓静

图片|董乐怡 朱成霖 张子悦 徐子嘉

初审|刘炜晴

复审|李雪梅

终审|叶紫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