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重走长征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重走长征转折路 青春赓续信仰魂

2025-08-19 16:57 来源:中教网  周紫彤   阅读 6.5万
分享

中教网8月9日讯(欧阳天田 郑琳 薛婷婷 周紫彤)总书记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 90 周年,这场会议犹如长征途中的 “航标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纠正了 “左” 倾错误,确立了正确的领导核心,为长征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挫折走向胜利指明了方向,成为决定长征命运的关键转折。2025年7月5日至7月13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重走长征路”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怀揣着崇敬与热忱,前往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嘱托,去深刻体悟长征精神,深入了解长征故事,让长征精神渗入每一个水利学子的心,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开启水利学子的“青春长征”之行。

青春承薪火,征途续华章

在踏上长征路之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队员们便已全身心投入到前期准备工作中。队员们展开了对长征的深入调研,他们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探寻着那些被岁月湮没的长征故事,细致的梳理着历史的脉络,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内涵,学习红色文化,赓续长征精神

7 月 5 日,当出发的号角终于吹响,队员们怀着对长征精神的无限热爱与敬畏,整齐列队,踏上了 “重走长征路”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征程。一路上,队员们彼此分享着对此次行程的期待,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坚定的光芒。

图为队员们在火车上做准备工作

遵义灯火亮,青年斗志昂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队员们来到遵义会议旧址,旧址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步伐缓慢而庄重,缓缓步入展馆。馆内,陈旧却整洁的遵义会议旧址陈设,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队员们凑近观看,轻轻抚摸着那些桌椅,仿佛能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们在此激烈讨论时的热烈氛围。墙上的历史图片资料,有的已经泛黄,却清晰地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件件实物展品,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通过讲解员的讲解,队员们深刻体悟着 “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 的遵义会议精神,心中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愈发浓烈。

图为队员们在遵义会议旧址

图为队员们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参观学习

英烈精神铸,长征薪火传

离开旧址,队员们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来到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开展“铭记历史,致敬英烈” 主题活动。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气氛肃穆。队员们为烈士敬献花篮,虔诚默哀,行三鞠躬礼,表达对英烈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面向团旗,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举起紧握的右手,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铿锵有力的誓言声宣示着全体队员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宣誓完毕后,队员们依次瞻仰了红军烈士纪念碑、英烈墙、邓萍烈士墓、红军坟。看着英烈墙一个个名字,想象着每一个名字背后的英勇事迹,不少队员眼眶泛红。当听到讲解员讲述英烈们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取义,以及军民之间相互扶持、生死与共的故事时,队员们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那泪水之中,既有对革命先烈的痛惜,更有对那份深厚军民情谊的深深震撼。

图为队员在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重温入团誓词

图为队员们在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重走雄关道,赓续长征魂

九十年前铁血雄关,今朝再踏精神高地。在娄山关,实践队员观看大型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演出场地还原了当年的战场风貌,随着演出开始,炮火轰鸣声响彻山谷,硝烟迅速弥漫开来。演员们身着红军军装,英勇地冲锋陷阵,喊杀声震耳欲聋。逼真的场景,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九十年前那场决定命运的生死搏杀现场。他们紧紧盯着舞台,有的队员双手紧握,为红军战士的每一次冲锋而紧张;有的队员眼中满是敬佩,为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而感动。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让队员们对长征精神蕴含的牺牲与坚韧有了更为深刻、立体的认知,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洗礼。

观看完演出后,队员们登临西风台。巍然矗立的毛泽东塑像目光如炬,仿佛在眺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好未来。四周再现战斗场景的浮雕群栩栩如生,每一块浮雕都凝固着红军浴血奋战的瞬间。队员们围绕着塑像和浮雕,仔细观赏,轻轻触摸,感受着历史的温度。极目远眺,远处山峦起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的磅礴景象尽收眼底。此时,队员们不禁想起毛泽东的诗词,对词中所承载的革命豪情与悲壮情怀,有了直观而深刻的感悟,深切感受革命领袖的胸襟,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与激昂。

循着英雄足迹,队员们深入大小尖山核心战场遗址。崎岖山路上,斑驳的战壕、深嵌的弹坑历历在目。这些浸染着烽火硝烟的无声遗迹,是当年战斗惨烈与红军顽强不屈的铁证。驻足凝视,历史的硝烟仿佛重现,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心中。

图为队员们在娄山关战斗遗址

苟坝灯引道,青春踏远征

马灯照见真理路,7月9日,队员们抵达苟坝村后,参观了苟坝会议旧址。苟坝会议旧址展示了大量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期间遗留下的物件、史料,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长征故事,体现了忠于党纪、勇于担责、不畏艰辛、民主集中的苟坝会议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苟坝会议期间“一盏马灯”的史实。1935年3月10日晚,毛泽东提着一盏马灯,劝说周恩来放弃攻打鼓新场的作战计划,拯救红军于危难之中,成为了长征路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对史料的学习,队员们充分认识到了苟坝会议在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图为队员们在苟坝会议旧址参观学习图为队员们在苟坝会议旧址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至此,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队员们共同走访了多处红色文化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精神。队员们在返程后仍未停下脚步,他们将继续参加更多社会实践活动,磨练自身意志,提高实践能力,为基层志愿服务奉献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长征精神如不灭的火炬,照亮青年前行之路。那二万五千里的征途,是用双脚丈量的信仰史诗。遵义会议的油灯下,他们在迷茫中校准方向;苟坝村的毛泽东小道,他们在黑暗中选对了道路;四渡赤水的迂回中,他们以疲惫之师跳出敌人包围圈,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正是这份 “向死而生” 的执着,让衣衫褴褛的队伍走出了雪山草地,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用血肉之躯在华夏大地上刻下了永不褪色的英雄印。

图为队员们在遵义会议旧址合影

图为队员们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